父亲李治对他非常器重,母亲武则天却杀了他,太子李贤被杀之谜(4)

2025-07-16 16:02  360kuai

公元684年,也就是李贤被指谋反的第四年,高宗李治驾崩,老三李显即位,就是唐中宗。可是,李显只当了55天皇帝,就被他母亲武则天给废了,老四李旦就成了傀儡皇帝。完全掌握大权的武则天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把李贤发往湖北做了庐陵王。第二件就是派丘神勣前往巴州逼死了李贤。

那么,既然史料明确记载,是武则天派丘神勣去逼死李贤的,那武则天当然就是主谋了,怎么还会说李贤被杀是个谜案呢?这就要说到史学家兼文学家郭沫若的考证。

郭沫若发现,虽然《资治通鉴》里头有记载,说武则天派丘神勣前往巴州,并且风使杀之。但是同样作为史料,新旧唐书里的《章怀太子传》里面却没有这四个字。那么,作为《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他又是怎么知道武则天风使杀之的呢?

所以,郭沫若认为,司马光说这话是没有根据的。那么,武则天派丘神勣前往巴州干什么呢?郭沫若认为她应该是想招李贤回京师,重新启用。只不过,在这个当口有人设下了阴谋。

唐朝有人写了一本书,叫《朝野佥载》,郭沫若根据这本书里的相关记载推算,使坏的这个人应该是当时的中书令裴炎。按照这个推测,裴炎应该是设局让丘神绩误解了武则天的意思,以为是要杀了李贤。而李贤也以为母亲真的容不下他了,所以自杀,这就是章怀太子之死,成为谜案的由来。

不过,对于郭沫若的这种推测,有学者认为有点牵强。首先武则天为了权利,她可以六亲不认,这是大家公认的。早年为了陷害王皇后,她不就杀了自个儿的女儿,再杀个儿子就不足为怪了。其次,就当时的形势来讲,武则天不可能容得下李贤。

为什么这么讲?我们知道,中宗李显登基是在公元684年。55天之后他被废了,接着是睿宗上台。可是,睿宗被废,武则天以武后身份君临天下,又是公元684年。也就是说,同一年之类,唐王朝换了三个皇帝。

这说明什么?说明唐高宗死了之后,武则天对登基称帝早就迫不及待了。但是,她的周边却危机四伏。因为当时的军队大多还掌握在李家皇族的手中,这些人都在观望。如果她贸然登基,一旦有一个人出来反对,只要这个人有足够的影响力,那局势很可能会立马翻转,前太子李贤恰恰就是这个有足够影响力的人。

前面讲了,李贤在监国期间,因为用心做事,关爱百姓,已经得到了群臣的拥戴。而四年前的所谓太子谋反案,有很多人就觉得这里有问题,不相信他会谋反。再加上李贤本身,就是李家的正统血脉,要赢得军队的支持,可以说是易如反掌。

所以,有学者就认为,趁李旦在位期间,假借风传造反一说逼死李贤,只不过是武则天为自己登基,消灭可能存在的对手罢了。李贤死后,在公元685年,武则天下子恢复了李贤的雍王称号,并且在巴州安葬了他。但是在705年,神龙政变之后,中宗李显上台,他想起了客死异乡的二哥,于是就派使者迎回了李贤的灵柩。同时追赠李贤为司徒,以亲王的身份把他陪葬在了乾陵,也就是现在的章怀太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