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人证物证俱全,太子李贤的谋反罪就被坐实了。可是,对于这件事,史书又留下了一段很让人琢磨的记录,“上素爱太子,迟回欲宥之”。意思就是说,当时虽然人证物证俱全了,可是唐高宗还是想保李贤的。
只不过,他最终没有拗过武则天。武则天是这么说的:“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以赦也。”最终,李贤的太子之位就被废了,这是正史记载李贤被废的原因。
那么,李贤真的造反了吗?专家认为不可能。李贤当太子期间,曾经3次监国。他的所作所为已经得到了唐高宗的肯定,而且也得到了群臣的拥护。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太子之位是不存在竞争对手的,至少是没有强有力的对手。
而且,当时他爹已经体弱多病,由他来继承大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更何况,当时他才24岁,很年轻,根本没有必要铤而走险。再说了,当时辅佐他的大臣是谁,张柬之,一代名相,深得唐高宗的信任。后来光复李唐政权,张柬之也是立了头功的,他不可能怂恿或者听任李贤谋反。
另外,刚才也讲了,唐高宗本不想处置李贤。从李治的态度来看,他其实不太相信太子会谋反。所以,真正想废掉李贤太子之位的,只有武则天。那么问题就来了,所谓血浓于水,母子情深,天底下有什么能超越母子亲情呢?答案只有一个,权利。
有专家认为,武则天一定要废掉李贤,很可能是因为母子争权。我们知道唐高宗在位期间,政坛上有一种说法叫“二圣”,也就是武则天和丈夫一起主政。尤其是唐高宗执政后期,武则天更是大肆扶持娘家势力,把自个的兄弟侄子全都安插在重要岗位。
而不巧的是,当太子李贤以监国身份走上政治舞台,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也正是高宗执政的晚期,武则天权力上升的关键时期。那么,这个时候武则天是什么心态,权力欲达到了疯狂的地步,她还能容得下太子成为她执政掌权的障碍吗?当然不可以了。
所以,很多学者都认为,史书上记载的所谓太子谋反,不过是武则天排除权利障碍的诬陷。都说虎毒不食子,太子李贤已经被废了,囚禁3年之后,又被流放到了巴州。这个时候的李贤已经是个平民了,那武则天为什么还要对他痛下杀手呢?接下来我们就讲讲李贤被杀的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