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皇帝称为“帝”,而唐宋朝称为“宗”,都是帝王为何称呼不同(2)

2024-09-05 11:02  360kuai

帝王做的不好,就会安上一个不好的谥号,以示批评,比如搜刮钱财,卖官鬻爵的汉灵帝,灵这个字其实就是贬义,再比如刘盈,西汉的第二位皇帝,谥号是孝惠,所以称他为孝惠帝,但是历史上谥号为惠字的皇帝可不止刘盈一人,为了加以区分,并在前面加上朝代的名称,所以后人称刘盈为汉惠帝。

但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谥号就开始变味儿了,变成了阿谀奉承的利器,对君王生平是只褒不贬,并且谥号的字数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一两个字,变为七八个字,到明代的时候甚至已经是十几个字了。

比如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谥号就是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好长的一个谥号,如果再用谥号来称呼皇帝,似乎就有点太复杂了,不能用谥号那怎么办呢,就用庙号。

庙号是东亚地区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可以说是用以歌颂人物的,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庙号控制得非常严格,只有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加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但是魏晋之后,随着谥号的变味儿,庙号也跟着泛滥了,任何一个皇帝都可以拥有庙号,因为庙号只需一个字便可表达,其意并且不分褒贬。

所以从唐朝开始,都是用庙号来称呼皇帝的,比如唐太宗,唐高宗,宋太祖,宋神宗,这些称谓便是由此而来的,不管是对帝王称帝或者称宗,都是后人对他们的称呼,帝王在世的时候绝对没有人这么叫,在看书或者是看电视剧的时候,一定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就可以在茶余饭后和大家聊天谈论的时候有自己的谈资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