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大乱,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仪仍在,曹操虽有雄才大略但终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争夺权力的血雨腥风中,一直打着天子的旗号,并以捍卫朝廷的权利自居。曹操深知如果废汉献帝,自己登上帝位,那他将沦为千夫所指的罪人。难逃后世各朝代的唾弃与责骂,这一点是任何人都背负不起的重担,曹操也不例外。他一再表明自己绝无称帝的野心,而是忠心辅政的贤能丞相,足以见得其受儒家正统的文化之深,断不敢冒大险而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乱世求稳
刘备、孙权、曹操三足鼎立
虽然曹操已经获得了对汉室足够的控制权,但他的势力仍然在北方,如果曹操贸然称帝,一定会激起全天下的讨伐,如南面的孙权和刘备,其二位在南方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他们都在窥视着北方大地的一举一动。如此一来如果曹操胆敢篡夺帝位,那么他苦心经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就付之东流了。不仅会引发政治道德的被动还会引起中原大地新一轮的血雨腥风。虽然曹操兵多将广但和天下所有人为敌胜算也是可想而知的。面对如此棘手的形势,心思缜密的曹操又岂会为了一时的痛快而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