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爱国的曾国藩,为何不管咸丰帝死活?(3)

2022-12-03 06:00     360kuai

曾国藩一念至此,便解散幕僚,回至自己房中。果不其然,片刻之后李鸿章来见。曾国藩问他有何见解,李鸿章不语,提起笔来含笑写下八个大字:"按兵请旨,且无稍动"。曾国藩也是聪明人,窗户纸一点就透,不由得抚掌称善。

什么是"按兵请旨,且无稍动"呢?其实就是拖着。不派兵,拖一天是一天,但一定要摆出派兵的姿态。于是乎,曾国藩给咸丰帝上了一道折子,表示对国家危难、皇上的安危心急如焚夜不能寐,说到动情处,似乎就要声泪俱下了。然后笔锋一转说道:您让鲍超北上,可是以我看来,鲍超只是一员普通将领,资格和能力都有限,我担心他能否担当大任啊。我要向您请命,亲自带兵或由胡林翼带兵北上勤王,这是我为人臣者的本分。我对大清国和皇上您的一份忠心,可昭日月啊……请您指示,究竟是我去,还是胡林翼去呢?您一声令下,臣子必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当时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送折子只能靠人和马,路上需要不少时日。一边派人送折子,曾国藩一边整饬军队、厉兵秣马,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北上的准备,演得跟真的一样。而等到他的折子送到,清政府已经跟英法议和,又能苟延残喘了,咸丰回到北京,又做起了威严的大清皇帝,这湘军北上勤王之事,自然就不了了之。曾国藩既没有损失实力,又没有抗旨不遵,还狠狠作了一把"忠君爱国"秀,可谓是一石多鸟、收获颇丰了。

有人分析认为,曾国藩和李鸿章之所以敢采取"拖"字诀,不发一兵一卒,是因为他们号准了西方列强的脉--他们发动战争,为的不是推翻清政府,毕竟留着这个对内狠、对外怂的代理人,才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就像软柿子一样,随时可以捏一捏。他们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要钱、要特权而已。不管表面上搞得再凶狠,都是为了增加谈判桌上的砝码,不会玩真的。而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是什么都舍得往外送的,"倾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嘛。最终,双方一定是会议和的,并且一定是会达成协议的。

这种分析有其道理,却也并非无懈可击。打仗的事儿,谁能完全控制局势,确保枪炮不走火?万一哪个洋鬼子发了神经,不管不顾,真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将大清的王公大臣什么的尽数屠了,原本岌岌可危、千疮百孔的大清政府还能撑下去吗?甚至连伤了皇上的"龙体"也不是没有可能。曾国藩、李鸿章为了保存自身实力,置咸丰帝的生死于不顾,爱国不爱国暂且不论,起码"忠君"是算不上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