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君爱国的曾国藩,为何不管咸丰帝死活?(2)

2022-12-03 06:00     360kuai

不过,咸丰的诏令却比较有意思,并未让曾国藩亲自带兵前来,而是要求曾国藩派鲍超带人马日夜兼程,克日赴京,交胜保调遣。鲍超是湘军悍将、名列晚清"五大名将",号称"超虎",无疑是曾国藩最为倚重的得力干将之一,其麾下更是湘军精锐之师。而胜保也是清末重要将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胜保乃满洲镶白旗人,可谓"根红苗正"。满清夺取天下之后,一直都是重用旗人,对汉人并不信任,时常提防。咸丰要鲍超带兵赴京,且并入胜保军中,曾国藩也是千年的狐狸,一眼便看穿了其中玄机:鲍超去了,肯定是被"当枪使"的,败了,全军覆没;即便胜了,也会被胜保吞并。总之,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即使是在逃命,皇帝也不忘玩"一石两鸟"的把戏,也算得上心机深沉了。自家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将、练出来的铁军,就这么拱手让人,曾国藩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他瞬间便做出决定,不去北上勤王。

曾国藩不愿勤王,还有一个考虑。当时,湘军正在围攻安庆,安庆是南京门户,如果打下安庆,则太平军老巢南京便门户大开,一鼓作气便可能建不世之奇功。果如是,则湘军势大,退可自保,进可与清廷分庭抗礼讲条件。曾国藩自然不想贻误战机,放任千载难逢的机遇失之交臂。

可是,京师沦陷、皇帝岌岌可危,拒绝勤王从道义上是说不过去的。且不说抗旨不遵是大逆不道的大罪,即便是天下悠悠之口,恐怕就够曾国藩受的,难免不落下千古骂名。

既不想去,又不能不去,怎么办呢?曾国藩陷入两难,左思右想,委实想不出两全之法,只好召集一帮幕僚商议。幕僚们七嘴八舌,看似各抒己见,其实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明知没有好果子吃,却也必须勤王,否则后果难以承受。只有一个人沉默不语,谁呢?就是曾国藩最得意的门生、后来成为清末最重要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李鸿章平日最是好逞口舌之快,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今日为何大异常态?事出反常必有妖,曾国藩知道李鸿章必是心中已有计较,只是不便当众明言罢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