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做富家翁的曹爽,为什么不敢与司马懿决一死战?

2024-04-18 14:23     360kuai

《三国演义》中高平陵之变发生后,曹爽听信了司马懿的一面之词,交出了大将军兵符,甘愿躲在家里吃热汤饼,在被杀之前,曹爽甚至还感慨:"时至今日,还有热汤饼果腹,我愿足矣,司马公绝无害我之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话音刚落,诛灭曹爽三族的圣旨到了。曹爽这时候才意识被骗惨了,可惜为时已晚。千百年来,高平陵之变时曹爽放弃抵抗、自动交出兵权、宁愿躺在家里吃热汤饼,无不令人扼腕叹息。很多人认为,如果曹爽听从了智囊桓范的意见,挟持天子曹芳到许昌,然后召集天下兵马勤王,与洛阳的司马懿决一死战,胜算很大。笔者不敢赞同上面的意见,因为即使曹爽选择决战,他的胜算也很小。为什么他不敢与司马懿决一死战呢?主要是由曹爽的以下几个性格特点决定的。

曹爽

一、优柔寡断

除了大司农桓范以外,曹爽任用的心腹基本都是一些浮华之人,并没有做实事的才干。曹爽的心腹何晏、邓飏、丁谧等人担任尚书,任用私人、作威作福,专擅朝政。而这些人在魏明帝曹睿在位时,曹睿认为他们浮华,贬黜他们。曹爽当政时把他们召回来,委以重任。曹爽听从丁谧的建议,上奏皇帝,加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削其兵权。从此,曹爽开始了专权。曹爽专权之后其优柔寡断的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了。

正始五年(公元244年),曹爽听从邓飏的建议,到长安征发了约7万人,攻打西蜀,司马懿劝阻曹爽不听。其间战事不利,因为蜀道难,而且多山,行走在山道中,容易中埋伏,或者敌人截断道路,很可能全军覆没。曹爽手下的参军杨伟给曹爽分析形势,应该立即退军,不然将会惨败。直到这时,邓飏还在怂恿曹爽继续进兵。曹爽犹豫不决。杨伟、丁谧在曹爽面前争执起来,杨伟说:"邓飏、李胜坏国家大事,可斩之。"这时,夏侯玄听从了司马懿对形势的分析(不退军将失败的忠告),也建议曹爽退军。直到这时,曹爽才闷闷不乐地下令退军,白白耗费了很多兵马、钱粮。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