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电视剧中,朝廷的那些高级官员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比如总督、尚书、内阁大学士等等。这些人的生活都非常不错,这就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些人的生活开支与他们的工资不成正比。因为按照规定,正一品的官员每年的工资才180两银子。这点钱连一个月都不够,那么,对于高级官员来说,他们怎么过日子呢?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他沿用的还是从汉朝以来,历代王朝所实行的九品十八级制度,也就是官职分为九品,从正一品到从九品,每一个品级分正从两级,一共十八级,在这些品级里面,正一品属于是级别最高的,从九品只能算得上芝麻大的官,当然也有低于从九品的官职,那种就属于我们现在的临时工,在当时被称为"未入流"。而这九品当中,却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定,正三品分为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职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的为参下官。
为何如此划分呢,这是为了区分高级官吏和中级官吏以及低级官吏,一般我们所熟知的六部尚书侍郎都是堂上官。我们今天所说的清朝正一品官职,掌管国家六部的尚书,并没有在其中,在清代尚书属于从一品官职,以下的左右侍郎属于从二品官职。清代有三公,分别是太师、 太傅 、太保这三个,都是正一品,不过三公都是虚衔和加衔,不是具体的官职,比如加太师的只有两人,分别是鳌拜和遏必隆,另外加太傅的十二个人,比如有年遐龄( 年羹尧 之父),鄂尔泰,加太保的有十八个人,比如有张廷玉,隆科多。另外,还有一些是死后加赠的,这个就稍微比较多了,而从加三公的人数来说,可见加三公是何等的殊荣,一般人是加不上的。三殿三阁大学士也是正一品,其中三殿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三阁是体仁阁, 文渊阁 ,东阁,其中保和殿是首辅大学士,而协办大学士是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替补,只是从一品。领侍卫内大臣是皇帝身边禁卫的指挥官,共有六名,分别来自八旗中的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各两名。那么,当你成为正一品官员后,能够享受哪些待遇?首先,当然是一份薪水。清朝官员的俸禄标准,是比较透明的。正一品文武官员的年俸为180两银子,禄米为180斛。应该说,俸禄标准并不高,养靠这份俸禄养活一大家子人,颇为不易。从雍正皇帝开始,地方官员多了一份"养廉银",京官则多了一份"恩俸"。"恩俸"是朝廷额外所给的俸禄,相当于领了两份工资。当然如果只靠着这些收入过活的话,想要养活一家子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在康熙末年的时候,官员贪污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而雍正上台之后,为了整肃吏治,尤其是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也就发明了养廉银,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大家也就应该明白了雍正的苦心了,因为他正是想要通过发放这样的一笔银子让官员们不要贪污了,而作为正一品的官员,自然还能够得到一份皇帝的"恩俸",这些都是朝廷给出的额外的收入,这个数量肯定不是薪水能够比的。对于京官来说,他们还能享受一个特殊待遇:就是分房,这在上个世纪当时的一些人也能享受,现在虽然不直接分房了,但他们有住房公积金,能享受低价购房的权利,这在房子让人压力山大的今天简直不能太吸引人。而清朝之直接分房,作为一名正一品官员,住房标准是20间房子。自一品以下,二品官员给住房15间,三品官员给住房12间,以此类推,九品官员有3间房子。作为一名正一品官员,还会获得一些其他福利,比如公务补助、免费伙食、"儿子有名校保送名额"、还有退休金等。有些类似现在的公务员福利制度,这些福利虽然数量不多,但也是皇家恩典,让当时的官员感怀皇恩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