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逝世后,到底谁来掌管军事大权?(2)

2025-04-20 11:43  360kuai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三国志魏延传》)

这两种说法最大的区别就是由谁主持军务,把北伐部队带回汉中。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认为《魏略》的说法靠不住"此盖敌国传闻之言,不得与本传争审。"(《三国志魏延传裴松之注》)但是《三国志》本身的说法也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因为蜀国的北伐军中诸葛亮以下官职最高的就是魏延--前军师征西大将军,魏延也是名震天下的战将,而且还有假节的权力,杨仪只是丞相府属官正式职位只是绥军将军和魏延差好几级,不让魏延统领全军任用杨仪就好像让一个中将去指挥元帅,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诸葛一生唯谨慎,怕是不会这么干。

最可能的情况应该是诸葛亮最初还是把指挥全军的权力交给了魏延,并且命令魏延带兵撤退,并提醒他"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但是接下来杨仪、姜维应该提醒了诸葛亮:丞相,您不在了魏延不听命令南撤,怎么办?我们怎么指挥的了魏元帅呢?于是才会有"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是一道预备命令,预防的是魏延不听杨仪招呼的情况。

遗憾的是这种情况最终发生了,诸葛亮一死,魏延有了掌握大军的权力本来是想大干一番的,所以才对来劝他的费祎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三国志魏延传》)魏延准备把杨仪踢回成都,自己和司马懿接着干。这是诸葛亮最担心的局面,所以这时杨仪、费祎、姜维三个人合计了一下,准备启动第二方案。久经战阵的魏延马上侦查到了其他部队的异动,大发雷霆,这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三国志?魏延传》)最后正是这个决定要了他和全家人的性命,他做这个决定应该就是为了和杨仪争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