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朱元璋的儿子众多,太子秦王晋王这三个死了,其他的人机会平等。既然不立嫡,那么就是立贤,贤不贤,由朱元璋说了算,就如同满清的康熙朝,所有人机会平等,与嫡庶无关,与长幼也无关。比如齐武帝儿子死后立孙子萧昭业,魏道武帝儿子死后立孙子魏文成帝,金世宗儿子死后立孙子金章宗,元成祖儿子死后立孙子元成宗,都是儿子死了立孙子的例子。不立的也有,刘据杨勇李承乾胤礽等等很多,但那是太子自己犯了事连累自己一系丧失继承权,与朱标是病死没犯事情况不同。

中国传统继承分宗祧继承和财产继承,要分清这两者的区别,诸子平分遗产跟是不是大宗小宗基本上都没关系,跟能不能继承皇位和血食祭祀主祭人就更没关系了。大宗的身份只有嫡长子才能担任,什么时候成嫡子全是大宗了?相对于嫡长而言,其他儿子都是小宗,如果嫡长子身故,只要大宗家里还有儿子可以继续宗祧继承,那一家之宗主绝对是嫡长子的儿子来继承。学会区分大宗小宗,是探讨宗法制继承的入门关键。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和爵位继承依附于宗祧继承,能够进行宗祧继承的只能是大宗,而大宗只能是嫡长子,如果嫡长子亡故,那只要嫡长子还有儿子,那这个儿子一定是大宗的继承人。

比如,某个皇帝在位,把他兄弟封了出去,这时在位皇帝及其子孙都是大宗,而封出去的兄弟就成为小宗。等到这位皇帝挂了,他的某个儿子登基,就继续为大宗,其他的儿子就成为小宗。举个例子来说,最重宗法制的周朝,周景王在位的时候,他和他的所有儿子都是大宗。所以在大子死了之后,他可以立大子的亲弟弟王子猛当大子,也可以改立庶长子王子朝当大子(虽然没立成就挂了)。还有昭明太子去世后,梁武帝没有立其子豫章王萧栋而立其弟湘东王萧纲。朱元璋时期,懿文太子是大宗,燕王是小宗。假设懿文太子死后无嗣(一个后辈也没有),秦晋燕王系要入主大宗的话,是朱高炽那辈过继合适呢?还是朱棣那辈兄终弟及合适呢?只能说老朱老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