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人们惯常妄下结论,以为中华文明是静止不动的,或者至少会强调它一成不变的方面。这实不过是一种错觉而已。任何未被分辨清晰的事物,总是显得缺乏特点。如果我们自家的文明也遭到历史学家们此等程度的忽视,如果人们对它自古代以降的复杂发展也所知甚少,就像他们对中国的那样,那么,它同样也有显出巨大惯性的危险,在其某些传统和精神取向中也同样能找到中国那种恒久不变的特质。不过我想,在这方面的错觉也包含着某种真理的尺度,至少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自家的文明和中华文明一样,在其抉择关口都是奇异的和飘忽不定的。只是由于缺乏适度的比较,才使人们难于领略其妙处所在,尽管这尚未妨碍我们每每进行自我省察。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经历过诸阶段之发展的并不只有我们的文明。随着研究的进展,我们曾经建立起来的有关中国的固有形象正在消逝。而一旦笼罩住其轮廓的迷雾散去,我们就将发现,中国的历史并非存在于延续性和不变性之中,而是存在于接踵而至的一连串剧烈震荡、动乱和毁坏之中。从公元6世纪到公元10世纪,中国经历了一个其面目全然无从辨认的时期。
当时,草原的游牧民族盘踞了北方各省,而佛教的全面胜利也留下了至深的印迹。事实上,每个时期都自有它独具的风貌,甚至唯独适于它的环境。此外,中国的幅员辽阔,也意味着它在气候、风光、生活方式、习俗和方言等方面千差万别。这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史的国度,因此,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与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的"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