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突发爆炸,街区陷入停电,军营警报大作,黑夜里一切显得格外模糊,却也异常清晰:印巴之间,又一轮军事交锋已经悄然上演。
印度国防部指控称,巴基斯坦当晚企图用无人机和导弹攻击其位于查谟、乌德汉布尔和旁遮普邦帕坦科特的三处军事基地。印度陆军发布声明表示,袭击已被成功"挫败",但部分设施受到波及。
印度"信杜尔"行动的延长线,巴基斯坦否认到底
在这场突袭发生之前,印度方面才刚对外宣布--其战机于5月7日夜间发动"信杜尔"行动,打击了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在内的9处"恐怖主义基础设施",并成功"中和"巴方的空袭准备。
这一行动被伊斯兰堡定性为"未经挑衅的武装侵略",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关注。联合国秘书长以及多国领导人相继呼吁双方克制。尽管如此,第二夜的火光依然划破克什米尔上空。
面对印度的指责,巴基斯坦防长赫瓦贾·阿西夫在接受专访时断然否认:"我们没有发动攻击,更不会打一枪再否认。"
与此同时,巴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沙里夫中将也作出反击,称是印度持续挑衅。他在记者会上表示:"昨夜印度出动无人机对我们多个城市进行攻击,包括拉合尔、瓜达尔、拉瓦尔品第、古吉兰瓦拉、乔尔与卡拉奇等地。"
印度的无人机攻击造成一名平民在信德省死亡,另有四名巴军士兵在拉合尔受伤。美驻拉合尔总领馆已通知工作人员就地避险,形势紧张升级一目了然。
印度国防部则继续强硬表态,称已"可靠掌握"巴基斯坦防空系统部署情况,并宣称"成功摧毁了拉合尔的一个防空阵地"。不过,这一说法至今无独立来源证实,巴方亦予以否认。
印度外交秘书维克拉姆·米斯里稍晚召开记者会,对外界的战争升级担忧作出回应:"我们的意图并非升级冲突,而是对原始挑衅的有限回应。"
这番话与行动之间的落差,正如空袭与否认之间的对撞:在战机尚未返航之际,话语与舆论早已提前投入战场。
从查谟到卡拉奇,谁是导火索?
巴基斯坦安全官员对卡拉奇疑似印度无人机袭击现场进行勘察
这轮印巴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4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旅游胜地帕哈尔甘的恐袭事件。26名印度平民丧生,绝大多数是外地游客,堪称近年来克什米尔最严重的平民伤亡事件。
印度将矛头直指巴基斯坦,指控其支持实施恐袭的武装分子,并以此为依据启动"信杜尔"行动。巴基斯坦则再次否认所有指控,称此为"栽赃嫁祸"。
但对于身处边境地区的民众而言,这场舌战早已变成实打实的火线。路透社发布的照片显示,大批查谟地区居民在炮火威胁下紧急撤离,临时收容所人满为患,妇女与儿童的面容写满疲惫。
自1947年印巴分治伊始,克什米尔问题就是一块嵌入双方神经的铁钉。此后两国围绕此地爆发过三次大规模战争,其中两次直接以克什米尔为导火索。
如今,战争幽灵再度徘徊于控制线之上,不同的是,这次的交锋中,无人机、导弹、舆论战与外交斡旋齐头并进。更令人不安的是:双方都是拥核国家。
联合国方面虽呼吁克制,但现实战场的火药味丝毫未减。无人机、雷达、导弹拦截系统和网络战的影子,正从边境延伸至新德里与伊斯兰堡的权力中枢。
若说过去的战争靠火炮和地面推进,如今的战术则已是复合混合体。而背后的角力,不只是国界线的争夺,更是地区秩序与国家自尊的多重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