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大将李牧曾以弱胜强,大败匈奴,为何后世名将却很少效仿他(2)

2022-10-19 07:40     360kuai

另外,众所周知,在战国后期,由于强盛的秦国在不断地远交近攻、攻城略地,所以昔日强盛的赵国在当时也早已是日薄西山,接近油尽灯枯的弱国了(李牧大破匈奴事件晚于长平之战,当时的赵国已经基本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了)。

为什么仅仅依靠赵国一国的国力支持,大将李牧就能对匈奴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要知道虽然后来秦始皇时期的蒙恬也率领秦军击败了匈奴,并收复了河套地区,但那时蒙恬背后所依靠的可是刚刚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秦国啊!更不要说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等人背后所依靠的可是休养生息了六十余年的西汉帝国啊。

那么,作为弱国将领的李牧是如何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辉煌胜利呢?这些战争中又有哪些少有人知的策略呢?为什么后世名将很少效仿李牧呢?这些问题或许都值得我们细细探究、认真品味。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在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下,镇守边关、手握重兵的大将和安居京师、执掌天下的皇帝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微妙。

皇帝迫于边疆地区敌对政权的军事压力,他们往往必须要任命一位或多位边关大将以保障国家安全、王朝稳固。而边关大将一旦手握重兵,变得日益位高权重后,他们往往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皇帝的猜忌和怀疑。

古往今来,边关大将趁乱割据,甚至自立为帝的例子数不胜数,而皇帝猜疑边关大将而自毁长城的故事则更是不可计数。在这种政治氛围和政治环境下,边关大将出于自保的目的往往会主动采取许多额外的措施来主动地表示忠心,哪怕这种行为会有损边关地区的军事防御实力也在所不惜。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