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大将李牧曾以弱胜强,大败匈奴,为何后世名将却很少效仿他(5)

2022-10-19 07:40     360kuai

为什么作为边关大将的李牧坚决不允许麾下将士迎战匈奴呢?难道他在故意养寇自重吗?事实当然并非如此。要想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白赵国当时的基本国情。

赵国大将李牧镇抚赵国北部边境地区时,大概是公元前250年左右,当时的赵国君主是赵孝成王(当时的赵孝成王已经在位十六年了,已近于暮年)。当时的赵国已经经历了天下闻名的长平之战,四十余万赵军战死沙场后,赵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被极度削弱了。当时的赵国可谓是强弩之末,日薄西山的落魄国家了,已经接近于油尽灯枯。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国北部边疆地区的百姓因为常常遭受匈奴小股骑兵的袭扰而变得非常恐惧匈奴军队,他们往往只愿意保护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一亩三分地,而几乎不愿意为临县、临乡、临关的百姓而战。而战争往往是需要调动各处资源的行动,众人只想自保而不愿保护他人的后果只会是彻底覆灭。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牧才下令不允许麾下将士迎战匈奴。这种战争策略一方面可以坚壁清野以保全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能积蓄己方对匈奴的怒火,尤其是李牧后来极度厚待麾下将士,以至于全体将士都摩拳擦掌,准备上报国恩,下报私仇。史载:“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原(愿)一战。”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曾记载道:“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意思是“李牧将大量百姓和牲畜都放在城外(用来诱敌深入)。匈奴小股敌人入侵时,李牧总是佯装战败,故意舍弃数千人马给匈奴。匈奴单于听说这个消息后,就率领大部队前来,准备大肆劫掠一番。”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