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第一真君子蒙冤两千年,全赖史学家偷梁换柱,千万别上当受骗(3)

2022-08-21 05:59  360kuai

即便临朝,朝政还得由王莽主持。万般无奈之下,暂时立刘婴为太子,等他年龄稍长,能坐得住龙椅再登基称帝,恐怕是那个条件下唯一的选择。

第五个疑问,为什么不立刘婴的母亲为太后,由年轻的太后怀抱小皇帝临朝听政?

关于这个问题,了解了汉哀帝时期的历史就会知道,一是这种做法不符合礼法规定,二是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朝政的新一轮争斗,完全可能引发汉哀帝时期的悲剧重演。当年,正是因为汉哀帝的外戚傅丁两族,把大汉帝国拖进了万劫不复。

限于篇幅问题,笔者不能把这个时期的所有情况展现给大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之所以立年幼的孺子婴为太子,实在是一种无奈选择。要怪只能怪古代的继承法太过死板,而这个继承法恰恰是由周公创立,是古人心目中的宪法,是维护封建王朝正统性的根本保障。这部法律,直到清王朝,才由满人做了一些灵活性的变通,在汉代,它的神圣无可替代。

因此,拿立幼不立长做文章是不客观的,是某些史学家刻意隐瞒实情,概念上偷梁换柱,欺瞒后人不懂当时的历史环境,以软刀子诛杀王莽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