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如何记载南京沦陷?(4)

2024-02-26 13:42     搜狐

时为德国军事顾问团总顾问的法肯豪森,在淞沪抗战期间,不断综合前线德国顾问指出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国军高级司令部极不健全,勤务分配、敌我要图等基本工作缺失甚大;炮兵消耗大量弹药而成效不彰,弹药补充等后勤问题乏人注意;高级司令部与各师之间的通信,数小时或一日当中,常常失去联系。

民国廿六年(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法肯豪森对战况多次提出意见

当蒋中正看到法肯豪森报告我军「新到前线各部队指挥官,未侦查警戒,无纵深配置,作战呈一直线,重兵器未作侧防使用,使得一点被突破时,即全部退却」,官兵因此大量消耗,想必百感交集,他用红蓝铅笔批注,速将情况印发前线指挥人员了解,另一方面又特别交代隐去德国顾问之名,以顾虑本国军人的感受,风格务实的法肯豪森,深知中国工业薄弱,后勤空虚,他特别关切报告,当时淞沪战地沿线,四处可见损坏汽车,国军未将空弹壳空弹壳缴送后方,这些看似枝微末节的问题,其实正是中国能否长期抗战的关键。

如同身历战场的陆军第八十八师参谋长张柏亭所回忆,随着前线抗战官兵大量消耗,只能由全国增援的新兵补充,一杯浓茶经过四、五次回冲,滋味自然淡了,新进官兵训练更为低下,抗战前景不容乐观,这种失望情绪,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二月十三日,蒋中正听闻「南京尚在战争中,此必我官兵被围不屈,作壮烈之牺牲也」;次日他即深刻感受「今日惟一要务,在于决定和战问题与认定国家存亡之关键」。

十二月十六日,汪兆铭向蒋中正建议,想以第三者出而组织掩护,蒋中正认为「此不可能之事也」;十七日,蒋中正视英美人士一见中国失败,责难与讥评齐至;这一周当中,各方人士与国民党内重要同志,众口一词,认为军事失败,必须迅速求和;二十七日的国防会议上,众人多半主张议和,于右任等大老甚至批评蒋中正优柔寡断,对此,蒋中正极感气愤,在日记上诟责同志们昔日趋炎附势,今日落井下石,「本党老糊涂亡国元老多,此革命之所以至此也」。

和战问题,对于自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三日身历济南惨案,决心对日复仇的蒋中正而言,其实早有定见,他曾在济南事变后一周年纪念日,对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师生讲演,称济南惨案「凡是中国人,凡是我们黄帝子孙,对于这种耻辱,是永不能忘怀的,如果这种耻辱一天不洗雪,中华民国便没有一天能够独立」。

蒋中正以「宁交友被负,毋降敌招亡」自期,也就是中国只有抗战到底,等待国际局势变化,才有一线生机,绝不能够降敌议和。日本自以为攻陷南京后,蒋中正只有俯首称臣,于是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没有想到,蒋中正竟然决定抗战到底。

因此,南京惨烈的抵抗与陷落,日军在南京大肆屠杀淫掠之举,只是更坚定了蒋中正的抗战决心:

抗战到底,义无反顾。此次抗战,即使全国被敌占领,只可视为革命第二期一时之失败,而不能视为国家被敌征服,更不能视为灭亡也。只有革命精神不死,则战争虽败亦胜。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