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如何记载南京沦陷?(2)

2024-05-03 06:03     搜狐

民国24年(1935年)秋季,国军第一次进行军级大演习,首度大规模进行陆空联合与兵种协同

此后数年当中,国民政府不断加强首都南京防务,除了在其核心与外围阵地,构筑了多层防线,修建工事外;民国廿四年(1935年)秋季,国军首度进行军级大演习,分为东、西两军,东军主力为第八十七师与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西军主力为第三十六师及第一混成旅,演习进行大规模陆空联合与步、炮、装、工、通兵种协同,统监部统监、参谋长分由蒋中正与唐生智担任,因此,抗战期间南京战役的最后阶段,委由唐生智指挥,仍有其渊源。

国防准备并非一蹴可几,蒋中正在演习呈现的诸多问题,曾要求部属深刻检讨,但是「演习视同作战」,陆军交辎学校连长王守仁奉命架设桥梁,因未在时限当中完成,当场举枪自尽,以示知耻负责,这样一幕,也深深震撼了参与演习的官兵,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唤起军人的民族意识与专业精神。

以南京为核心的工事修筑,也难一步达到尽善尽美之境,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总顾问法肯豪森,在民国廿六年提出的「民国廿五年年终报告」中称「过往筑城因负责单位战术与兵器技术学识不足错误,已有长足改进,永久筑城工事教范,正在编纂中;现在必须准备大量有刺铁丝网与爆破弹药于各要塞区」,现在南京汤山等地,仍可一见留有韧强的国防工事,当时均为抗战准备,守卫南京而建立,在南京战役当中,国军亦依凭着多年演习的熟悉地形与工事,与敌抗战到底。

在两次大战期间,各国普遍认为,未来的战争是总体作战,也就是没有前方后方之别,没有军人平民相异,国家的每一份子,都必然为战争所动员,成为国力对抗的一环,抗战前的中国,甚或首都南京的民众,可以说从未有这样的经验与准备。

因此,蒋中正乃提出了新生活运动,整齐、清洁、简单、朴素的主张,也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尤其共同一致的习性和本能,能随时为国牺牲!」

中央航空学校副校长兼杭州航空副司令、笕桥防区防空指挥官蒋坚忍,于民国廿六年(1937年),收到的民众密报警告。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