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隆中对那么神奇,刘备为什么不采用?(2)

2021-03-07 10:15     360kuai

刘备的优势,似乎在于《隆中对》中说到的“帝室之胄”的身份。这只是相对于曹操挟持汉献帝一事而言。但是汉室之衰已是无可挽回。何况汉献帝的法统既然还存在,刘备就不能置之不顾而另外有所标榜。所以帝胄身份并无助于刘备的成功。至于对长江流域的刘表、刘璋而言,刘备连这点名义上的优势也谈不上,因为三刘恰恰都是西汉景帝的疏裔,都是帝胄;而且刘表、刘璋,论家世和个人仕履,显然都比刘备要强得多;论拥有的潜力,也远在刘备之上。而且稍前几年还有一个“帝室之胄”刘繇,曾经被安置在扬州牧的位置上。刘繇、刘表、刘璋,东汉的扬、荆、益三大州的州牧,都是受命于汉帝,名份上刘备与他们也是未可同日而语。刘备终于并吞刘表父子及刘璋势力,不是凭帝胄身份,而是凭他自己闯荡半生的权诈,凭他的对手的愚昧和暗弱可欺。

此外,用人也被看作是刘备所长,傅干、陈寿均有赞辞,分见《先主传》及注。后人以此颂扬刘备者亦复不少,大抵是据刘、关、张的关系和拔诸葛亮于草庐等事而言。赵翼说,三国之主皆能用人,而且各有特点,刘备用人的特点是“以性情相契”。但刘备“以性情相契”而结合的人物,在蜀国建立前后的期间内多已凋零。刘备用人,在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的过程中并无优势可言,这可以在各国人物传记的比较中得到清楚的说明。。以后治蜀的人才,主要是刘备死后诸葛亮分化刘璋旧部,或排抑,或吸收,使新随刘备入蜀居于少数地位的人,与原刘璋旧部居于多数地位的人,即当时所谓“新旧”,所谓“客主”者,逐渐熔融,才形成蜀国的文武臣僚。

总之,自从草庐作对以后以至刘备死前,刘备并未以《隆中对》的方略为念,孜孜以求其实现,当然也没有把诸葛亮放在运筹帷幄的贴身位置上,大事向他谘询。刘备死后,诸葛亮得其托孤之言,始获特殊地位。此后治蜀、北伐诸事,诸葛亮才得以按照《隆中对》的谋划,择其可行者逐步推行。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刘备死后,诸葛亮始得真正尽其才用。

刘备死前,诸葛亮长时间内并不在刘备身边,戎机大政,并无诸葛亮参赞其间的事实。决计入蜀和叛攻刘璋,是法正、庞统之谋。庞统、法正死,刘备出峡之战的错误决策就再也没有人可以强行谏阻。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此人是忠诚于曹魏的大将,反对司马懿夺权,年近八十仍旧起兵反抗

唐朝著名才子王勃,曾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此言概括了无数名将的生平,例如廉颇,早已垂垂老矣,却愿再为国家戍守边疆;马援虽已年迈,却主动请缨东征西讨,破羌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