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见到一大臣画像,连忙鞠躬行礼:他如果活着,我做不了皇帝(2)

2022-12-03 08:20     360kuai

公元954年,柴荣即位为帝,是为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有包举天下之志”,为此要求朝中的文学之士进献治国平天下的良策。王朴献《平边策》,提出了 “先易后难”,“避实就虚”,逐渐削弱、蚕食各个割据势力的策略。

柴荣看完《平边策》后大为高兴,“愈重其器识”,开始真正重用王朴,当即任命他为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从此王朴成为柴荣身边最重要的谋士。

柴荣经常与王朴商议国家大事,君臣非常投契,“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清代史学家朱轼评价说:“夫五代之君,首推周世宗,……;为之臣者,亦首推王朴……”,这一对五代时期最优秀的君臣,惺惺相惜,互相信赖。仅仅两年后(公元956年),王朴便已经官至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同。柴荣每次出征,都任命王朴为东都留守,授以“便宜制之”的权力,可见对他的信任和倚重。

王朴为人比较严肃,棱角分明,“性刚烈,大臣籓镇皆惮之”。有一天,有一个殿直(皇帝的低级侍从官)骑马不慎冲撞了赵匡胤出行的仪仗。赵匡胤很生气,气势汹汹地找到宰相魏仁溥告状,要求严惩殿直。此时的赵匡胤已经是禁军高级将领,魏仁溥不敢得罪他,于是下令宣徽院治罪。恰好当时王朴在场,从容说道:“你的名位虽高,但殿直也是朝廷的臣子,与你一样都是侍奉皇帝的人,不宜如此。”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赵匡胤听后便不再追究,唯唯诺诺而去。

时太祖皇帝已掌禁兵,一日,有殿直乘马误冲太祖导从,太祖自诣密地,诉其无礼。仁浦令徽院勘诘,朴谓太祖曰:“太尉名位虽高,未加使相。殿直,廷臣也,与太尉比肩事主,太尉况带职,不宜如此。”太祖唯唯而出。——《<旧五代史>引<五代史阙文>》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