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长达五百多年, 为何一直都没能出现一位“中兴之主”(2)

2022-10-24 10:39  360kuai

                            

图2 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20年)

通过上述信息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东周没有获得“中兴”的第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平王东迁导致了周朝立国根基的天子王畿(指周天子直辖地区)大幅度缩水。原西周天子王畿西起宗周丰镐二京,直至成周洛阳。基本上包括了整个关中地区和洛阳盆地,沃野千里,物产阜盛,是支撑周人灭商建国,分封诸侯,乃至历代征伐大事的“基本盘”。 当时各个诸侯国还没有发展起来,后来称雄称霸的一些国家在此时国土面积也都还很狭小,势力远称不上强大。因此,王畿让周王室拥有着对诸侯绝对的经济优势和远超各方诸侯的强大实力。

但西周末年的战乱对该地区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周朝立国的经济基础开始动摇。而周平王东迁后,为了报答晋国和秦国等国对自己的支持,将大片原本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土地分割给了这几个国家,更进一步加剧了王室的衰弱。成周洛邑与宗周关中地区相比土地面积、人口数量等资源皆不如宗周,并且洛邑地区位于天下之中,四面被围,为四战之地,没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关隘。因此王畿的缩水,让东周天子丧失了在资源上对诸侯的绝对优势,出现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转变。

                                           

图3 西周时期全图

其次,便是周平王的即位法统不正,使得周朝建国的核心体制分封制从周天子那里遭到了破坏,严重损坏了周王室的权威。

东周初年,其实有过一个长达二十多年的“二王并立”的时期。即此时的周王除了曾被周幽王废除的周平王宜臼外,还有一位周幽王之弟——周携王余臣。周平王在犬戎之乱中有着“弑父”的嫌疑,同时也因为申候等人伙同犬戎对宗周地区进行了杀掠,使得周平王在宗周其实很不得人心。当时在宗周的周遗民,地位极高的大贵族和原本朝廷中的邦君、诸正都不支持宜臼,转而在虢公翰的率领下拥护周幽王之弟,王子余臣为周携王。

因此,周平王东迁洛邑也与他在宗周地区不得人心,不受支持有关。晋国晋文侯在王室东迁的过程中获利颇丰,因此属于拥护平王的一派诸侯,等到平王将原本宗周的土地许给了晋秦二国后,晋文公便在虢国杀害了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存的局面。即《系年》载:“晋文侯仇乃杀惠王(周携王)于虢,诸君诸正焉始不朝与周”试想,周平王的王位是由“弑父”而来,那又怎么可能再通过礼法来约束诸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