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员的工资到底有多低?相当于今天多少(2)

2024-07-20 08:02  360kuai

洪武二十九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了官员的工资水平

其实,如果真按照朱元璋规定的这个标准来计算,明朝官员的俸禄,并不比前代低多少。即便是县官,每月领取七石大米,也是足够开销的。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永乐年间,虽然纸面上的俸禄没变,但官员们的实际工资却大大减少了,原因很简单:大明朝已经拿不出那么多粮食发工资了!所以,只好把粮食折算成同等价格的宝钞,这种手段,来发放俸禄。

在这方面,明朝皇帝是真的不走寻常路。比如说永乐年间,“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竟然把苏木、胡椒之类的香料当作工资发给官员了!苏木胡椒自然是西洋番国进贡的,后来郑和下西洋,又带了一大堆回来。可是这些玩意,既不能吃,又卖不出去,官员们拿在手里,都是面面相觑,小编在这里大胆猜测一下,后来官员们群起反对“下西洋”,是不是也是因为被“香料抵工资”给气到了呢?

至于把钞票折算成大明通行宝钞,更是件坑爹的事儿。因为纸币在明朝贬值的一塌糊涂。弘治年间,一贯(一千钱)宝钞,“仅直银三厘、钱二文”;到了万历年间,即使是数百贯宝钞,也“不值数十文钱”了。你要是拿着宝钞去店铺里买东西,人家一定把你当神经病赶出来,这钞票,老百姓根本不承认!

不过工资低没关系,灰色收入的渠道还是很多的嘛。因为国家对官员优待很多,比如免除徭役、税收等等。有了这种优待条件,加上手中的权力,无数官员纷纷兼并百姓产业,摇身一变,成了不用交税的大地主。如嘉靖朝内阁首辅徐阶,就是当时江南最大的地主,家族田产二十多万亩,“产业之多,令人骇异”。加上其他行贿索贿、人情往来,在明朝想做个生活滋润的官僚,其实也容易得很。至于那纸面上的“低收入”,除了少数像海瑞那样真心廉洁守法的官员,又有谁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