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弩兵这么金贵,唐朝时弩兵真的这么牛吗(2)

2020-12-14 16:56  360kuai

弩的结构分为臂、弓、机三个部分。"臂"一般为木制;"弓"横于臂前部;"机"装在臂偏后的地方。弩最重要的部分是"机",弩机一般为铜制,装在匣状的"郭"里面,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的后面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西汉之后"望山"上开始有了刻度,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在"郭"的下方有"悬刀"(扳机),用于发射箭矢。

当弩发射时先张开弦,将其持于弩机的"牙"上,将箭矢装于"臂"上的箭槽内,通过"望山"进行瞄准,最后扳动"悬刀"使"牙"下缩,弦脱钩,利用张开的弓弦急速回弹形成动能,将箭射出。

弩的出现不会晚于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弩就已经是一种常见的兵器。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弩,是河南省洛阳市中州路出土的战国中期的弩。《孙子兵法·作战篇》中就已经将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战国时期弩的运用就已经相当广泛了。

到了汉朝,弩的发展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汉代弩的强度以石为单位来计算,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30公斤,分为一石至十石,最强的就是著名的黄肩弩,也叫大黄力弩,强渡达到士石(约300公斤),只有最强壮的士兵才能使用,射程也达到了400米,在当时已经非常厉害了。在和北方匈奴作战时,弩更是成为汉军步兵对抗匈奴骑兵的利器,并出现了用来进行测距瞄准的"望山",提高了弩的命中率。

三国时代最著名的弩自然就是相传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一次可以发射十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