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的孙子薛嵩曾参与安史之乱,却得到唐朝重用(2)

2022-11-23 16:39     360kuai

叛军内乱不断,天宝十四载(755年)造反,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又杀安庆绪。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又死在儿子史朝义手里,可谓两年一个轮回。

正是由于叛军的更新换代实在太快了,薛嵩这时候也终于脱颖而出,得以独当一面,任相州(河南安阳)守将。但这时候叛军大势已去,于是当唐军打过来时,薛嵩果断倒戈,以相、卫、邢、洺四州投降朝廷。

昭义军

当时唐朝也是被八年叛乱搞得精疲力尽,"时多事之后,姑欲安人",为了安定降将们的人心,全部都予以宽大处理。而平叛大将仆固怀恩也担心平乱后荣宠减弱,有意将安史旧将引作外援,推荐薛嵩等降将统领河北诸郡。于是薛嵩不但没有问罪,反而升了官,"诏遂以嵩为相州刺史,充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领有相州(今河南安阳)、卫州(今河南卫辉)、贝州(今河北清河)、邢州(今河北邢台)、洺州(今河北永年)。后来薛嵩又把相州的滏阳,洺州的邯郸、武安划出来,设立磁州,因此一共有六州之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唐朝这种姑息养奸的政策基本上失败了。由于对安史叛将的姑息,唐朝地方形成诸多藩镇,成为唐朝末年尾大不掉的问题。以河朔四镇为例,有三个(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都搞起了独立王国,成为中唐以后藩镇割据的主要源头。四镇中只有薛嵩例外,不但没有搞军阀割据,对朝廷忠心耿耿,还把地方治理得很好"谨奉职,颇有治名"。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