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耻发生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为何毫无踪影?原因令人心酸

2021-10-13 07:39  360kuai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节选自岳飞·《满江红·写怀》。

岳飞在诗中所说的“靖康耻”指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靖康之变”,据《宋史》所载,北宋宣和七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危急关头,昏庸无能的宋徽宗禅位于太子赵恒,是为宋钦宗,自己则做起了甩手掌柜。

靖康元年,金军再度南下,宋钦宗又割地又赔款,好不容易“哄走了”金人,结果靖康二年,金人背信弃义,再度南下,一举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妃嫔、文武百官等共计三千余人!这便是“靖康之变”的全过程,此次事件也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一国前后两任皇帝及大量皇室宗亲、后宫嫔妃、文武百官,竟被敌国掳去,此等屈辱真是闻所未闻,前所未见,也难怪岳飞念念不忘要一雪“靖康耻”!看到这,有人要问了,闻名天下的杨家将为何会在“靖康之变”中毫无踪影呢?

一、要弄清这个问题,须得知道演义与正史的区别

很多人关于“杨家将”的印象都来自于《杨家将传》等演义小说,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杨家将一共传了五代,第一代是绰号“万人敌”的杨业,第二代是杨业的八个儿子(其中七个是亲兄弟),第三代是杨宗保与穆桂英等人,第四代与第五代是杨宗保与穆桂英的后代。

例如杨金花等人,按照演义的描述,在“靖康之变”发生时,杨家还是有后人存在的,如此一来,精忠报国的杨家将竟然在“靖康耻”发生时无动于衷,这实在是太令我们失望了!

但是,以上所述都是演义小说中的描述,而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都是虚构的,《杨家将传》也不例外,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只传了三代,第一代是杨业,第二代是以杨延昭为代表的杨业六子,第三代是以杨文广为代表的杨延昭四子。

也就是说,杨宗保、穆桂英等人都是小说所虚构的,并不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兵”、“十二寡妇破阵”等脍炙人口的故事也都是虚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