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
的姿态,使得中原内地的蒙古人和北元旧贵族没能连成一片,遗留在内地的蒙古人逐渐对明朝有了认同感。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采用了"以夷制夷"的土司制度以及后来部分实行了
"归土改流"
的措施,这使得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从而没有与中央王朝产生太大的冲突。
朱元璋还相当重视文教工作,明朝在全国范围内的郡县都设立了官学,让儒家思想成为统御四夷的主流文化,"忠君爱国"这些字眼是一定要悬挂在土司的官衙内,而朱元璋派遣的官员也要在少数民族地区强调这些意识。
一生杀戮无数的朱元璋以较为温和的方式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间隙,很大程度上缓和了汉民族主体与其他民族的矛盾,为民族大融合且形成统一的向心力创造了条件。
到了永乐皇帝在位的时期,很多中原地区的蒙古人已经被同化了,这些人在朱棣北伐蒙古期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熟悉蒙古地形,可以说是最优秀的"带路党",当然了,这一时期的蒙古实力弱小,他们也不想誓死抵抗。
明成祖朱棣虽然死在了第五次北伐的过程中,但总体来说,明朝的北伐还是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这一切除了归功于朱棣本人的雄才大略外,还应该感谢朱元璋时期的民族政策,这实际上也是以后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