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后汉皇帝刘承佑下密诏杀郭威的时候,李太后曾经劝过他,不要杀郭威,只是刘承佑没有采纳。
《新五代史》,记载李太后劝诫刘承佑:
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庶几尚全。
言归正传,郭威的手下都蒙了,这是什么事啊?这郭威在想什么?难道郭威自己不想当皇帝?这个时候为什么还要觐见李太后?
一大堆问号冒了出来!我读史书读到这也蒙了,大家往后看,后面你们就知道郭威要干什么了,郭威这个人真的是一块老辣姜,政治手段极其高明。
郭威见到李太后,史料记载,郭威哭的很伤心,李太后也哭的很伤心。两个人大概的对话是:
“太后啊,不是我要造反啊,是皇帝他要杀我呀,我实在是被逼无奈啊”
“是呀,郭威你是忠臣啊,皇帝错怪你了,实在是不应该啊”
“太后啊,现在皇帝驾崩了,我们要选出一个新的皇帝啊,但是您可不能不管这个国家啊,请您垂帘听政啊”
就这样,李太后垂帘听政,同时佣立一个叫刘赟(yūn)的人为皇帝。
这就刘赟是谁呢?他是刚刚去世的皇帝刘承佑的表兄弟。刘赟的亲生父亲叫刘崇,刘崇是河东节度使,河东大概是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刘赟的父亲刘崇佣兵自重,军权在握,坐镇河东。
郭威黄袍加身
现在大家想明白了吧,郭威非常清楚,他想要当皇帝,至少有2个条件不成熟:
第一,还有很多拥兵自重的节度使
其中一个就是刘赟的亲生父亲刘崇。你说你郭威想当皇帝,人家刘崇也兵强马壮,人家不服你,更何况刘崇、刘赟、刘承佑,他们是一家。
第二,郭威手下将军不稳定
郭威虽然进了开封,但是手底下的将军还各怀鬼胎,没有死心塌地的跟着郭威,万一出现点兵变,那可就很难收拾了。
于是郭威并没有着急当皇帝,而是佣立了刘崇的儿子、刘承佑的表兄弟刘赟当皇帝,李太后垂帘听政,这样一来,第一个不成熟的条件就解决了,刘崇就不会反对了,而且刘崇还很开心,他儿子当皇帝了,那他就是太上皇了。
郭威立了新皇帝,自己不想当皇帝了吗?此言差矣!
就在这时,郭威手下传来消息,说北方契丹举兵南下,契丹来了怎么办呢?要有人去抵御契丹啊!谁去啊?只能郭威去!于是郭威带兵去北击契丹,带兵出了开封城,向北而去。
郭威的想法,这手底下的将军可就更不明白了。郭威到底是要干什么?难道真的是去打契丹?开封城不要了?刚打下来没几天呢?郭威真的能抵挡得住当皇帝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