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议和事泄,崇祯为堵众口,拿兵部尚书做了替罪羊(3)

2022-09-22 15:40     360kuai

要是议和成功了,至少有几年的缓冲期,等消灭了起义军之后,再和清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以当时大明的军力,就算不能完全消灭清军,抵挡他们的进攻还是绰绰有余的。

君臣之间想的都很好,谁知道这么秘密的行动却让言官们知晓了,他们认为违背了太祖皇帝当年制定的“四不”国策,即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卖国投降行为,于是不依不饶的来找皇帝求证此事。

言官们以为此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升为背后的主谋,于是纷纷上疏弹劾。崇祯经不住言官们的唇枪舌剑,为了堵众人之口,遂将谢升罢官。

当时言官们弹劾谢升,并没有真凭实据。可是后来陈新甲议和的密件不慎落到言官的手里,这一下证据确凿,言官们更加有了依仗,他们不依不饶,非要崇祯皇帝拿出明确的态度来。

不胜其烦的崇祯一个迫于压力,一个也是为了推脱责任,于是将陈新甲下狱。

陈新甲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在狱中还存在许多幻想,他给皇帝上书,列出自己过去的功劳,乞求皇上宽宥。

这时的崇祯是什么想法呢?——好好的事情被你搞砸了,自己也差一点背上卖国的罪名,这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但是定什么罪名呢?如果以私下议和的罪名处理陈新甲,罪名说不过去不说,还有可能让言官们抓住自己的把柄。于是说道:

“他且勿论,戮辱我亲籓七,不甚于薄城耶?”(《明史》)

最后给陈新甲所定罪名为:“失陷城寨”。

的确,作为兵部尚书,陈新甲对军事上的失利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对外,由于他的瞎指挥,造成松锦之战的失利;对内,李自成的农民军势如破竹,已经斩杀了朱姓7位藩王。

就这样,陈新甲最后被开刀问斩。最后一次和大清开启的和谈大门,就这样轰然关闭了,明朝也失去这最后一次喘息的机会。

参考资料:《明史》 《明实录》 《清实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