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期最长的明朝第一内阁首辅——历经五朝的“三杨”之首杨士奇(2)

2021-07-24 11:39     360kuai

仁宗即位不足一年便驾崩了,其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明宣宗时期,内阁权力开始上升,多人内阁逐渐简为“三杨”辅政,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内阁会议

至此,内阁已经和过去的中书省别无二致,内阁阁臣也成为了另一形式上的丞相。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梁山泊上的好汉尚且还要排个座次,内阁的权力如此巨大,内阁阁臣又怎么会不排个序,不分个主次高下呢?于是,内阁阁臣,也就有了首辅、次辅、群辅的区别。

在永乐年间,七人内阁组成之初,成祖对内阁有所命令,会下令说“解缙等”;解缙被贬谪后,就改为“胡广等”。因此,有人认为解缙是明代第一任内阁首辅,胡广是明代第二任内阁首辅,如此递推。

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时候,内阁只有参预机务之权,权力不大,与后来独掌朝纲的内阁不能相提并论,这个时候的阁臣,并没有资格称为“辅臣”。何况阁臣地位相近,又多在御前议事,首次并无明显区分。

内阁真正意义上总揽朝政,内阁大学士权倾一时,还是要从“三杨”辅政时算起。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内阁大学士开始真正区分首辅、次辅、群辅之别。

三杨

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时,内阁阁臣论事,经常以杨士奇领衔,因此,明代大臣罗汝敬称其为“四朝耆臣,二圣元辅” 。晚明王世贞追述史事时,也将杨士奇称为内阁首辅。

也是在这个时候,阁臣间的职权差距开始拉大凸显。正统早期,内阁盖章奏票拟的机务为“三杨”执掌,之后杨士奇、杨荣相继去世,三杨仅剩杨溥一人,内阁补入陈循、曹鼐、马愉等新任阁臣,但礼部遵照常例由杨溥主议大事,三人要经过礼部奏请,才得以参预机务,可见不同阁臣职权差距之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