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三句的《大风歌》为什么能传唱千年(2)

2025-02-12 16:22  360kuai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臧荼、韩信、陈豨等开国功臣先后叛乱。估计是谁也不服这个“老流氓”当皇帝。 接着英布,也受不了了,跳出来反叛刘邦。但是英布实力太强。刘邦一看“天那,耍流氓刷过头了”,于是忙“御驾亲征”。果然,有“老大”带领的效果就是不一样,英布最终被“胖揍”了一顿,逃到了番阳,最后被杀。

“打架”打赢的刘邦在回兵途中,自我感觉不错,感觉自己现在“发达”了,“衣锦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一样。特意“屁颠屁颠”地跑回了老家沛县“嘚瑟”一下。召集了当时的“尊长”和“大小流氓”,一起“大吃大喝”数天。

酒喝得差不多了,突然“高祖”灵光乍现。写下了这首《大风歌》。这首《大风歌》,只听名字就知道,通俗易懂,就是写“某一天,风很大”,确实符合刘邦的“知识储备”,要是他再多读点书,估计反而写不出。有点“大俗及大雅,返璞归真”的意味。整首诗歌只有短短的三句,语言也很朴实。和当时“华丽”的歌赋写作风格截然不同。但是却“大气磅礴”拥有“上位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霸气。也表达出了他对于,国内叛乱不断,政局不稳,国外有北方匈奴“虎视眈眈”的担忧。更写出了他急需“可用之人”来帮他“镇守四方”,”保国安民”的急迫心情。“诗”虽短,但意味却很长。

在这之后的“千年”间,再也没有帝王的“诗作”超越得了这位“流氓皇帝”的《大风歌》。可以说他是皇帝里面最会“耍流氓”的,在流氓里面他的成就是最高的,毕竟往后也没再出现过“流氓”出身的皇帝。五千年里面也算是“头一份”了。也许正因为是他“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流氓脾性。才会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特立独行。使这首大风歌传唱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