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在白登山被围七天七夜,最后得以逃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2-11-11 13:39     360kuai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过程,一边防御性的应战,一边安排使臣议和。汉高祖因此非常不满韩王信的不拼死抵抗态度,下书责问,韩王信害怕刘邦的责罚,同时又无力抵抗匈奴骑兵的进攻,便索性叛逃至匈奴。刘邦亲帅三十二万大军平定匈奴的骚乱及韩王信的反叛。刘邦平叛大军先在铜锟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娄烦一带。

由于汉军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情敌的思想,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於代谷,于是派出侦查部队前去打探虚实,冒顿单于非常精明狡猾,乘此汉军得胜冒进之机,将精兵壮马尽皆藏匿,只显露老弱病残的士兵和羸弱的马匹,以诱使汉军进入匈奴的埋伏圈。刘邦派出的先前哨探十多批全部都回报匈奴不堪一击,刘邦还有疑虑,又派出刘敬前去查探,刘敬潜入匈奴后,见此情景回报说,一般两军交战都会向对方展示军威,展现出自己强大的一面,而匈奴军让我们看到的缺失这样的不堪一击,其中必定有诈,不可一战。刘邦责其有损军威,便不听其言,率轻骑兵急速追赶至平城,此时已与汉军的主力部队完全脱节,失去联系,在白登山附近,匈奴冒顿单于下令四十万匈奴大军四面包围刘邦的先前部队。这这就是历史上的“白登之围”的背景概要。但是刘邦在白登之围中,如何逃脱,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单于察之。”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史记.匈奴列传》

“居七日,胡骑稍引去。时天大雾,汉使人往来,胡不觉,入平城”——《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史书上记载的是刘邦的汉军在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围困七日七夜,失去汉军大部队的救援,后刘邦采纳陈平“世人不闻”的秘计,重金贿赂单于的阏氏,阏氏经过一番陈说后,匈奴冒顿单于遂解围之一角放刘邦逃回!以后使刘敬与匈奴缔结和亲和约才保得大汉边境的短期安宁。

史书虽是这样记载,但是我们也难免生疑,冒顿单于是何等精明狡猾、果敢决断之人,岂能因为一个女人的寥寥数语而放弃这大好战局?

以笔者结合其当时的局势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最后才有刘邦逃回中原。

第一、刘邦所率的骑兵,也是大汉的精骑部队,虽然兵员数量与匈奴四十万大军相比,处于劣势,但是刘邦身边的这支骑兵也是战斗力极强的,否则匈奴大军也不会围困汉军七天七夜而久攻不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匈奴骑兵虽猛,但是他们猛在平原奔袭作战,而对于阵地攻坚战却不太习惯,相当生疏。所以对比汉军为保卫自己皇帝的殊死反抗,也久久不能取胜。

第二、刘邦有地理优势,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面对匈奴的围困,是居高临下的地理优势,刘邦组织骑兵在这样的地理优势上来防守是易守难攻,使匈奴骑兵失去了平原奔袭的优势。

第三、匈奴与汉朝来降的韩王信及部下,初次联盟,彼此信任感不足,原本与王黄、赵利约定围攻刘邦的期限已过,他们也迟迟未到,让冒顿单于怀疑他们与自己的联盟可能有诈,此时的王黄、赵利正在与刘邦的后续主力部队交战,且节节败退。

第四、陈平之秘计,许以厚利,已经达到了匈奴屡次侵略中原边境的目的,在阏氏的利害陈说下,借势下坡。匈奴为游牧民族,他们不善于固定在一处生产生活物资来生活,而是靠游猎掠夺物资为生,所以在大汉许下厚利,每年赠送大量物资,以及愿意嫁女和亲之后,已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没有必要逼死汉朝皇帝,与大汉接下天大的仇恨。引来汉军为报国仇,倾全国之兵来与匈奴决战,这样既没有把握获胜,还要经历激烈的战争,自己一方死伤惨重也在所难免。况且汉军的后续主力大军正在逐步逼近,前来救援!

第五、陈平的秘计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人物和局势分析,陈平的秘计,很大可能就是向匈奴冒顿单于示弱、示好,承诺归汉后赠物和亲,以尽力满足匈奴冒顿单于的胃口一类,以利换命的交易。后世为了保住大汉高祖的颜面,忌谈此事,更不书面记录此事,只寥寥数语带过,也能从反面推证当时的难堪。

以上分析的刘邦在白登山之围,如何逃脱的原因,为个人原创观点,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呢?还请积极平均,发表您的高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