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人吃什么酒肉饭菜?与现代人有何不同?(3)

2023-04-19 10:39     搜狐

环绕着猪肉产生的肉食文化,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在宋代以后的近世中国社会里,猪是唯一一种普遍进行专业养殖的肉类动物。相对地,鸡是农家在家户环境里养殖的,鸡和鸡蛋没有商品化,供应比较不稳定,也就相对比较珍贵。近世以降,供应最稳定、最容易取得的一直是猪肉,所以猪肉的吃法也最多。这种以猪肉为中心的饮食习惯,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了。

考古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曾经记录和猪有关的内容,分类极为详细。其中一片汉简上写着:「头,六十。肝,五十。肺,六十。乳,二十。蹄,二十。舌,二十。胃,一百。髋,三十。心,三十。肠,四十。」这是什么?这应该是一份价目表。再从竹简的上下文推断,这应该是猪的价目表,因为竹简上另有一个项目指的是牛,另一个项目指的是鸡。牛和鸡都只列单一项目,猪却从头到其他部位、到内脏都分得那么仔细。这种买卖方式上的差异,清楚显示了猪的特殊地位。猪肝、猪肺、猪舌、猪肚、猪蹄……,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特殊的调理与食用方法,这也是猪食占据肉食中心位置的明证。

那个时代的人喝的东西,当然有酒。至少在一万年前,人类就发现了酿酒的方法,一路传下来,每个社会、每个文明都懂得以谷物或水果酿酒。

不过两汉时期有一种特别的饮料不能不提,那就是「浆」。两汉史料中经常出现「浆」,指的是米浆。但汉朝人喝的米浆也不是现在台湾早餐店卖的那种。我们喝的米浆是先将米炒过、炒熟,甚至炒到有点焦,然后再磨再煮的,这样做出来的米浆呈现褐色,而且带有浓厚的焦香。

古代的米浆就是单纯用米煮的汁,颜色是白的。有时会混进一点麦,颜色变得没那么白;有时会加一点甜味,可能来自蜜。这是当时人最常喝的东西,不单纯当饮料喝,还是下午餐与餐之间最普遍的点心。那时候还没到吃饭时间若肚子饿了,就喝米浆,所以常在史料中看到「饮浆者」、「卖浆者」一类的字词称呼。

当时也已经开始喝茶,但还没发展出细腻且讲究的茶文化。另外,也吃一些树上长的果子。前面提到两种不同的「黄瓜」,那是从外地传来的胡瓜,比本地产的瓜果好吃。本地产的瓜果一般拿来解渴,而且被视为穷人的食物。那时的瓜果跟我们今天习惯吃的水果,吃起来很不一样。当时对瓜果的形容,一般都是硬、涩、干,不像经过多少年改良后的现代水果那样软、滑、甜,且充满水分。因为不好吃,通常都是穷人或遇飢荒时才不得不吃的果实。如果连果子都吃完了,恐怕就得吃草或吃树皮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