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欲是每个人内心都会有的一种心理,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中对于"性"这个问题是比较隐晦的,人们的思想保守,对于这一问题也是避讳不谈的。其实,正确的引导还是有必要的,毕竟这也是人性"黑暗"的一面,没有人能够避开。
没有情欲之事就没有生物的繁衍,传宗接代只是一个代名词,为的是能够将这件事含蓄的放在"桌面"上。所以说,人的七情六欲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太封锁人们的思想。如今的中国已经是逐渐走向了开放和前卫的道路上。
众所周知,佛家主张戒掉欲望,六根净出,看破红尘。但是在古代的经济条件下,一般进去寺庙出家的和尚们大部分都是吃不起饭,像朱元璋等就是因为活命才进的寺院。佛教普渡众生,来者不拒。女性也是可以去出家的,但是不叫和尚,而是尼姑。
而一些弟子们情欲不净,那么这些人心里在有了这种想法后会去怎么解决的?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尼姑们一般情欲不尽时,他们在入庙的时候会蓄发,等到一定的时间后选择嫁人。像武则天、杨贵妃等都是这样的。
唐朝是开放的,根据唐朝秘史记载,曾在杭州西湖河畔有一座尼姑庵,而在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和尚庙。经常会有尼姑和和尚去挑水的时候嬉戏,时间长了两人就开始慢慢的约会。日子长了,大家产生了情愫,就会去破了戒规。
这件事演化到最后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和尚直接来尼姑庵找这些尼姑们。为了方便,尼姑庵里便直接设立了"贵宾室",主要就是去接待这些和尚的。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并不代表是所有的尼姑、和尚。
清末一尼姑还俗下嫁给大22岁的丈夫,生下一子成大名鼎鼎的人物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是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非常的保守,尤其是对于女子更加的苛刻。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女子的地位非常的低下,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三从四德,出嫁从夫。但是在近代有这样的一个女子,她的一生经历了丧父、丧子、丧夫之痛,身边人都说她是克星,将她逼近了绝境,这名女子无奈只能落发为尼,原本斩断红尘,但是后来还是还俗嫁人了,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家喻户晓,下面跟着书生一起来看看这个一生传奇的女子。
这名女子叫做王采玉,王采玉是浙江奉化市嵊县葛竹村人,1863年生。王采玉的父亲小的时候接受到教育,加上为人非常的精明能干,有做生意的头脑,在当地做起了一些小生意,家长生活也算是比较好的。所以王采玉即使是农村姑娘,但是从小还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并且父亲对于王采玉的教育非常的重视,还给王采玉请来了先生教她读书写字,王采玉天资聪颖,对读书写字也非常的感兴趣,闲来王采玉也在家中做女红刺绣,对这方面也很擅长。
但是好景不长,这种锦衣玉食的生活在王采玉19岁的似乎戛然截止了。父亲因为破产而失业,因为承受不住打击,在1822年的时候就病逝了,家中的顶梁柱倒下了以后,王家很快就没落了。家中的生活变得很是拮据,经历了家庭的变故以后,王采玉心中也是悲痛万分,但是家中还有母亲以及两个弟弟,王采玉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必须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就这样,年仅19岁的王采玉靠着整天帮人缝补衣服来贴补家用,勉强够家人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