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为什么一直打败仗?清朝军队中有一个致命短板(2)

2021-07-19 16:55     山川文社

其实,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任何时期都“不差钱”。

根据文献的记载,道光皇帝登基时,清朝的“GDP”总量占据世界的三分之一,高歌猛进的GDP代表着无可比拟的经济实力。既然根本不缺钱,那么,为什么清军的战斗力越来越低呢?

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初,英国投入战场上的兵力仅有两千人,在这场战争之初这两千名英军几乎打得广东地区的清军毫无还手之力。哪怕是在后续的战争中,英国也仅增加了两万兵力,从人数对比来看清军根本没有输的理由。所以,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清军不健全的建军体制上。

大清的GDP位居全国第一,这是硬实力。然而,光靠硬实力远远不够,想让军队强大起来,还需一定的软实力。软实力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制度、机制以及士兵的价值观等等。大清建国之初的那支无敌铁军,就是因为“软实力”的缺失而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先来看看满清将领的状态。

一个好的将领是军队的灵魂,军队想要打胜仗根本离不开指挥官。没有指挥官,士兵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然而,清朝中后期的军队根本没有灵魂。作为王朝的正规军,八旗是精锐的主力部队,清朝的开国者便是靠着这支军队统一江山的。起初的八旗兵天下无敌,既精通骑射又能适应各种作战环境。

然而,和平来临后,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八旗兵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早年那些能吃苦的优良传统全部被摒弃,八旗兵的后代们热衷于享乐,从不参与劳动。当时的八旗子弟最喜欢的就是打茶围,喝花酒,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坐茶馆,将吃喝玩乐的精神发扬到极致。

按照大清的例律,只有文官有资格乘坐轿子上朝,武官上朝必须骑马。之所以制定这种规矩,是因为统治者不希望武官忘本,毕竟,大清江山是从马背上夺来的。清朝前中期,若某个武官敢坐轿子上朝,一旦被某个御史抓住小辫子,肯定够这个武官喝一壶的。

然而,到了清朝中后期,武官坐轿成了一件司空见惯的事,反倒是骑马的武官越来越少。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