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后,清朝为什么一直打败仗?清朝军队中有一个致命短板

2021-07-19 16:55     山川文社

聊起大清朝,总绕不过那些令人感到沉重的屈辱史。虚弱到无以复加的国力,麻木不仁的老百姓和腐朽昏庸的满清统治者,为大清王朝的历史上涂上了半壁黑色。

然而,当我们重新翻开这段长达三百年的历史,还是能看到这个王朝辉煌的一面。康熙皇帝南征北伐,先后平定三藩之乱、准噶尔之乱、收复台湾,给爱新觉罗氏的后代留下一个完整的天下,也缔造了一段盛世佳话。然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几乎清朝每对外打一次仗,都要被迫签订屈辱条约。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满清的军事实力停步甚至退化,清政府又是否尝试过解决这些问题呢?

“康乾盛世”期间,清军的战斗力曾位于世界之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实力。例如:在雅克萨战役中,清军仅用三千人便将俄国军队包围在城中,将大部分侵略者围死在雅克萨中。这是多么彪炳的战绩。然而,军队的建制以及八旗兵的待遇决定了满清的军事发展注定要走下坡路。

在清朝的军制中,“八旗”与“绿营”是截然不同的。“八旗”是由满族士兵组成的军队,根据出身的不同分为正黄、镶黄等八旗。在清军入关以前,满族统治者便创建了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随着战线的不断延长,八旗的兵力逐渐无法满足战争需要。

无奈之下,满清统治者只能将蒙古人编入“蒙八旗”,并将在入关前收编的明朝军队编入“汉八旗”。严格来说,此时的八旗并不只有八个,而是有二十四个。建立中央集权制后,摄政王多尔衮为了保证有兵可用,将所有收编的所有汉族军队集中在一起,组建“绿营”。

到了道光时期,清朝的总人口达到四亿,常驻的军队总员超过八十万。在一支强大的军队的背后,离不开巨额军费的支撑。现在有许多朋友说,清朝中后期之所以会在对外战争中持续落败,最重要的原因是清朝的国库已日渐空虚,军费得不到保障。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