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势蔓延异常迅速,接近了机身。飞机维护工程师卡尼克估计机翼支持不了多久,因为金属在熔化中。
在下降时副驾驶狄克西特和机长贾塔尔商量后,发出求救信号……飞机向左转弯,企图降落到接近陆地的地方。女服务员把救生背心先发给所有乘客,然后发给飞乘组。机内没有发生惊慌,乘客们都坐在他们自己的座位上。
非常浓的黑烟进入飞乘舱,使强迫降落前一刻的前方能见度模糊不清……
尽管作了一切努力,想拉平飞机以便降落,飞机还是略为向右侧转,右翼冲到了海面……
在飞机坠落将及水面时,从窗口跃海的有六个人,我们三个是泅水七个小时登陆的,其余三个则不知存亡。三人后被印尼当地一村民救起。
对残骸进行检查揭示了肯定的证据,证明一个定时的凶残的机器曾在右翼轮舱内爆炸,这个机器的一些零件还卡在残骸内……
这是飞机爆炸、燃烧,并冲向大海那个瞬间的情景,如果没有生还者的话,那么这个瞬间恐怕就永远不为人知了。这里面有一句话值得回味:
机内没有发生惊慌,乘客们都坐在他们自己的座位上。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我代表团的工作人员能保持如此之镇静,确实令人敬佩。
◆这是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遇难的3位新华社记者遗像,他们分别是李平、黄作梅、沈建图(由左向右)
当飞机在大海上折成数段,并沉入大海的时候,他们的名字同他们所为之牺牲的事业一样,永远地为人们所记忆,他们是:
石志昂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
黄作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
李肇基外交部情报司科员
沈建图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
李炳衡(又名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
杜宏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
郝凤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
钟步云总理司机
三名外籍人士是:
王明芳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
严斐德奥地利记者
斯塔莱茨波兰记者
生还的机械师曾告诉印尼交通部负责调查事件的官员,当飞机坠海后,曾看见一架英国SOUTHERLAND水陆两用飞机在上空盘旋,尽管生还者向其呼救,但飞机没有降落。后来英国方面曾解释,因为失事水域是印尼领海,所以飞机才没有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