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大约有2000亿颗恒星,而每颗恒星都可能拥有行星。在过去的25年里,天文学家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3600多颗行星,它们分布在银河系中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其中有些正在为人们所关注,因为这些行星分布在一种和太阳不同的恒星周围,这种恒星呈现着一种暗淡的红色,被称为红矮星。人们认为,这种恒星的周围也有可能存在“宜居”的行星,而发现这种行星并且在这种行星上寻找生命还可能更容易。
红矮星周围的“新世界”
宇宙中的恒星形态各异,太阳只是其中的一种。比太阳更大、更热的恒星有很多;比太阳更小、更冷的恒星也不少。现在引起科学家关注的那种红色的暗星就比太阳小,它们的质量小于0.8个太阳质量,表面温度比太阳低,在2500℃~5000℃之间,人们将这种恒星称为M型红矮星。
作为恒星,M型红矮星既冷且小,还很暗淡,所以人的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但宇宙中的M型红矮星其实极多,在银河系中,它们占了所有恒星总量的70%。比邻星是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就是一颗M型红矮星,它的表面温度比太阳低2700℃,亮度仅相当于我们的肉眼能够看到的最暗恒星的百分之一。正因为M型红矮星很小很暗,它们的寿命才长得惊人。从理论上说,在M型红矮星的周围,行星和其上的生命都有很漫长的发展和演化的时间。
M型红矮星TRAppIST-1和它周围的7颗行星(艺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