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鲁迅就强调肺炎可传染,并提出“压轴”警告(3)

2024-02-06 15:42     人民政协网

鲁迅的一生也是对付各种疾病的一生。胃痛、牙疼、肺病,等等,不时来纠缠他。在鲁迅的诸种病症里,发热比较常见。如果统计鲁迅日记,会发现他自己提到的“发热”次数是很频繁的。“规那丸”(即奎宁丸)等退热药也是他必备和常要服用的。鲁迅自己也常会提到流行病对他的侵袭,其中就有“西班牙流行感冒”。当然,应该是鲁迅自己认为是“西班牙流行感冒”。因为他所说的这次感冒还真不是1918年,而是1934年。

1934年11月,鲁迅身患感冒。当月,在致日本友人增田涉信中说:“舍下大抵都好,只我伤风,发热一星期,大约就会好的。但在发热时似有身体在膨胀之感,倒也不是没有趣味的事,这是西班牙流行感冒。”稍后的信中又说:“我每晚仍稍发热,弄不清是因为疲劳还是西班牙流行感冒。大概是疲劳罢,倘是,则多玩玩就会好的罢。”语气不失从容。12月致曹聚仁信中说:“一月前起每天发热,或云西班牙流行感冒,观其固执不已,颇有西班牙气,或不诬也。但一星期前似终于退去,胃口亦渐开,盖非云已愈不可矣。”话中带着谐趣。但这次感冒拖延时间其实很长。在致曹靖华信中就说道:“这回足足生了二礼拜病,在我一生中,算是较久的一回。”实际上此信后仍有反复,所以才有“观其固执不已,颇有西班牙气”一说。

100多年前,鲁迅就强调肺炎可传染,并提出“压轴”警告(3)

实情却是,这回的流行感冒不但拖得时间久,而且对鲁迅身体的影响很大,有点“转折点”的意味。一向谈疾病带玩笑语气,对治愈前景持乐观态度的鲁迅,言谈中也会露出身体大不如前的信息。去世的前一年也即1935年,他在致友人信中就主动说到这一话题。如4月23日致曹靖华信中,“上海也总是常有流行病,我自去年生了西班牙感冒以来,身体即大不如前;近来天气不好,又有感冒流行,我的寓里,不病的只有许(即许广平——本文作者注)一个人了,但今天也说没有力气。不过这回的病,没有去年底那么麻烦,再过一礼拜,大约就可以全好了。”同日写给萧军、萧红信中也说:“今年北四川路是流行感冒特别的多,从上星期以来,寓中不病的只有许一个人了,但她今天说没有气力;我最先病,但也最先好,今天是同平常一样了。”5月14日致台静农信中,则流露出更多无奈:“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且终日劳劳,亦无整理付印之望,所以拟姑置之;今乃知老境催人,其可怕如此。因为我自去冬罹西班牙性感冒之后,消化系受伤,从此几乎每月必有小病一场了。但似未必寿终在即,可请放心耳。”

发生在1934年冬天的这场感冒,让鲁迅体能下降加速。当然不能说他最后逝世的原因就直接源于这场感冒,而且也不能确定他所患的就是“西班牙流行感冒”。这种“自主命名”,可能也是那个年代人们对流行感冒的一种泛指吧。毕竟十几年前的那场流感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世界大战。

说“西班牙流行感冒”肯定不是源自西班牙,这也是疫病命名污名化的典型案例。当时人们就知道这一点,只是因为西班牙感染人数更多而已。多少年过去了,还只能这么称呼,可见污名化的结果多么严重。联想到当下,各国确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科学命名原则,即不把病毒联系到一国、一地、一人,甚至于一种动物。当然,清者自清。“西班牙流行感冒”的说法虽然沿用至今,但科学家们至少在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即“西班牙流行感冒”的真正源起,至今尚无法做出定论。我们能做的是争取科学防范,努力精准施策。即使鲁迅110年前写下的“讲义”里,也有值得借鉴的防疫启示。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

作者:阎晶明

编辑:刘聪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