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该忘记的超级英雄:拯救1400万人 提名诺奖的中国防疫第一人

2021-10-07 07:39     北洋之家

北洋之家©有温度更有态度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

文/北洋君

今天,是武汉封城第48天,

在与大家共同抗疫的日子里,

不止一位读者在后台给北洋君留言:

能不能写一写伍连德的故事。

中国防疫第一人


诞辰141周年纪念日!

NO.1



异国他乡,少年得志,

归来行医,只为报国!

1879年3月10日,

伍连德出生在马来西亚的

一个偏远小岛--槟榔屿,

他的父亲是广州台山人,

年轻时移居槟榔屿开了间金铺,

并和当地一名华人女子结了婚。

伍连德兄弟姐妹多达11人,

尽管排行老八,

但他是兄弟姐妹之中

最聪慧好学的孩子。

伍连德7岁的时候,

就读于英国人设立的义塾,

尽管他的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仍旧会因为


自己的"肤色"而被人欺负。



于是,从那时候起,

他便暗下决心,

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

让每一个瞧不起他的外国人,

对自己都刮目相看。

获得了学校的女王奖学金,

被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

此后7年寒窗苦读,

他硬是在剑桥拿下了5个学位,

并且成为第一个获得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一封来自己祖国的特殊信件,

将他此后的人生

引往了不一样的方向。

现在国家需要他,

他又怎么能不回去呢?

28岁的伍连德,

毅然登上前往祖国的航船,

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

这次的归来,


将让他在冥冥之中,


承担起


与传染病作战,

挽救万千生命的重大使命。




天下有大勇者,

猝然临之而不惊。

1910年冬天,

东北地区突然爆发了一种,

十分恐怖的怪病。

染病的人先发烧后咳嗽,

紧接着吐血,不出几日便身亡,

死后皮肤呈紫红色……

这些可怕的症状都指向

曾经令世界闻之胆寒的瘟疫:

鼠疫!

一时间人心惶惶,

当时的东北有1400万人,

一旦鼠疫全面爆发,

后果将不堪设想。

迎着逃避瘟疫的汹涌人群,

毅然逆行冲向了

鼠疫最严重的哈尔滨。

伍连德决定进行人体解剖,

可尸体解剖在当时来说,

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伍连德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和助手避开所有人,

偷偷在一间破屋里,

对一位因瘟疫而亡的女性进行了解剖,

这也是中国医生历史第一例人体解剖,

伍连德也由此证实了,

这次的鼠疫,

存在人和人之间的飞沫传播。

他发现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时

防护措施很十分简单,

于是,便花了几天的时间

设计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口罩,

由两片纱布夹一块吸水药棉,

这款口罩也被人们称为"伍氏口罩",

然而,口罩的发明,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下的危机。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逃回了关内,

鼠疫的恐慌开始在全国弥漫,

东三省与北京近在咫尺,

清廷也开始了恐慌,

担心有朝一日,

这个恐怖的恶魔会扑向紫禁城。

这一刻清政府才意识到,

伍连德提出的

隔离患者、

全城戒严的方法,

可以有效的保障所有人的安全,

于是,直接任命任伍连德为,

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伍连德带领东北人民

与鼠疫的生死决战打响

了!

6万人生命的索命鼠疫宣告结束,

而伍连德从此也在世界上扬名,

可以说,

当时如果没有伍连德,

这场恐怖的瘟疫,

或许将要夺走更多国人的性命。


国士无双,爱国为民,

"鼠疫斗士"永不停歇!

这次鼠疫的成功控制,

使伍连德名声大噪,

他的名字更是传遍世界各地。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记者,

莫理循写给他的信中提到:

"由于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


您的名字在欧洲,


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

1911年4月,

伍连德被世界鼠疫研究大会,

推戴为"鼠疫斗士",

也是因为伍连德,

那一年的"万国鼠疫大会",

破天荒的在中国召开,

年仅32岁的他

甚至被推举为大会主席。

可以说,中国医学界,

第一次令世界刮目相看,

就是开始于伍连德。

1913年,

伍连德将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医学界顶尖杂志《柳叶刀》上,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1916年,为了让世界,

了解中国的医学史,

他用英文写出一本《中国医史》,

这本书一经出版,

便在国际医学界产生极大轰动。

第一次被国家作为

一项事业重视了起来。

被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人,

因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保密期为50年,

这个消息直到2007年公开后,

才被人们得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