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应(2)

2021-09-04 15:55     搜狐

不过,就当时对待感情上的态度而言,郭沫若的所作所为也已经让人颇为不满。而当听闻郭沫若对自己的诽谤之语后,鲁迅先生却并没有选择污言秽语,而是在四字基础上加上一字,骂郭沫若乃是“才子加流氓”。对于这样的评价,对于时人而言切中的恰恰正是郭沫若的软肋。虽然鲁迅先生仙逝之后,对于郭沫若其他情感纠纷并不知晓,但对于后人而言,“才子加流氓”可谓是郭沫若一生的真实写照,世人不由得笑道,这就是真的郭沫若。

当然,我们有必要说的是在听闻鲁迅先生去世之后,作为唇枪舌剑、互相攻讦的对手,郭沫若 却表现出了对鲁迅先生极大的尊敬,在他所作的《民族的杰作—纪念鲁迅先生》悼文之中,更是称鲁迅先生的去世,是不可测算的重大损失。这无疑也显示出了郭沫若作为大师的胸襟,二人也都是我们后人在文学学习上的榜样。

1977年夏,在陶勇将军遇害10年之后,一架“安——24”专机从上海直飞北京,机上坐着陶勇将军的老战友、老秘书和他的七个子女。

郭沫若用四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回应(2)

专机从北京机场降落时,一大群臂佩黑纱的军人已经在那里静候。舱门打开来了。第一个出现在机舱门口的,是陶勇的长子,双手捧着骨灰盒,在肃穆的气氛中缓缓走下舷梯。将军当年被推上“风波亭”,不仅死后受到鞭尸之辱,而且在送去火化时,林彪一伙还批了八个大字:“家属不看,骨灰不要。”

是谁,在将军涂炭、身蒙恶名之际,勇敢地保存了将军的遗骨?都说“文革”使人变成了刺猬,用刺彼此提防着,用刺彼此攻击着。都说,“文革”使人心变冷,使人血变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我到上海龙华火葬场采访,却见到了一颗在冰天雪地里依然赤热的心。在一条僻静、狭小的弄堂里,幸亏有他的女儿带路,我才找到他的家。

小屋里,他正坐在残疾人专用的轮椅上,1979年一场车祸,使他半年不省人事,如今总算好了些,他在妻子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了几步,五十来岁的他,头发已经黑白参半。

冒着生命危险,悄然保存了陶勇骨灰的,正是他——蔡其家。

如果说陶勇是一棵参天大树,他只是一棵小草。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原先,他是农民。1954年,龙华火葬场扩建时,征用了他耕种的土地,于是他成了火葬场焚尸炉的炉工。他的一生的历程,用这么两、三句话就都包括在内了。

我请他追忆保存陶勇遗骨的经过。慢慢地、慢慢地,他用凄切的语调诉说着……

1967年夏日上午,一辆蓝白相间的接尸车,在一辆草绿色的吉普车押送下,驶入龙华火葬场,直奔焚尸间,从吉普车上跳下三个公安人员,散了开来,严密监视着现场。从接尸车上抬下一具已经冰冻多日的男尸,光着身子,只穿一条短裤。

那天,在炉前上班的,正是蔡其家。递给他的焚尸牌上,赫然写着死者如雷灌耳的大名“陶勇”!牌上还注明“不要骨灰”。他的心中一怔。连他这个文化粗浅的殡葬工人,也知道陶勇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是东海舰队功勋显赫的司令。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