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一个叫中华民族自豪而又感到隐痛的朝代,它的疆域史无前例,金戈铁马所向披靡,但终究不是一个由占中华大地占主导地位的民族而统治的帝国,元朝由公元前1271年迅速崛起,直至1368年的帝国轰然倒塌,前后只存活了短短的87年,而从元朝军队的装备特点来看,元朝的强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铠甲---元朝铠甲不同于当时其他国家的铠甲,与其叫他铠甲不如叫它为兽皮铁制混合铠甲比较合适,它是由全身皮甲和局部铁甲(以保护胸,裆为主)所组成,普通铠甲以铁质为主,分为整体铸造(欧洲盔甲型)和分体构造,其看似式抗击打能力强于兽皮铁制铠甲,但为了保护穿戴者而造成灵活性不足,而实际实战当中表明,兽皮铁制混合铠甲的防护能力优于全铁质盔甲。
▲蒙古轻骑兵(左)与重骑兵(右)
在诸多战后对死难者进行掩埋时,发现大多死者均无外伤,要么内脏或者骨骼损坏导致的死亡,用现代科学的角度而言,纯铁盔甲在冲锋途中(尤其是骑兵冲锋)只对弓箭或者由轻弩具有防护作用,而对矛,刀的防护也仅仅起到了表面防护的作用,使之不能直接刺破其身穿的盔甲,但所持武器的力,却完全通过铁制盔甲而传导了身体内部,最终造成身体内部器官或者骨骼的损伤。
而兽皮铁制混合铠甲,虽然在表面保护面上起到与铁制盔甲一样的作用,但他有一大特点,那就是当受到强大外力冲击后,只要对方不是直接以刺挑的方式直接接触铠甲的话,一般的砍扫等方式所产生的力,绝大多数都由铁甲中的内层皮甲所减缓,使之保护持有人不产生内伤的优点,并且蒙古军队每个士兵在,战前都要披一件丝质长袍。这种长袍用生丝制成,编织得相当细密。蒙古人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丝衣,只是会连箭带衣一同插进伤口。因此,医护人员只须将丝布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2).战刀---当时世界上以大马士革刀为最好的单兵武器,而元朝士兵所持的圆月弯刀,感官上看,一点也起不到威慑以及能产生较大杀伤力的武器,但实战中,往往出现骑兵对砍或者步兵对砍时,蒙古刀未断而对方的刀断的尴尬局面,此处并非蒙古刀要优于其他国家的军刀,而又因为早期蒙古为强盛时期自身不存在对铁的冶炼技能,并且当时的宋以及金对蒙古部族,在进行贸易时期铁是作为禁贸物品,而随后虽然通过个中渠道够进铁器,但蒙古人身性刚猛,对中原气度的刀使用起来感觉手感不好以及太轻,而在随后的锻造中以厚、重,加长弧度为目的的有意修改刀具,铸成了比较有特点的弯刀。
▲美剧《马可波罗》中的蒙古刀
也许是巧合当年蒙古人的豪爽性格,所铸就的武器,用现在力学原理而言,恰恰完美的体现了力的表现形式,普通的刀剑矛除了直刺以外所使用最多的就是砍扫,弯刀也是不例外,但弯刀存在一个优点,那就是当弯刀砍向某一物体时,因其特点所有的力是集结在一个点上,而不象其他刀类或者剑矛,是处于相对的一个面上,这样势必减少了力的穿透性。
(3).战马---蒙古马:体质粗壮结实,体格矮小,躯干粗壮,适应性比较好,持久力很强,但爆发力不如阿拉伯马匹,很强属于长途耐久力马匹,而相同时期的欧洲马匹以及阿拉伯马高大,爆发力强,单就交战而言,蒙古马优于欧洲马匹和阿拉伯马匹,进行长途迂回作战,并且由于所乘骑士身穿重量相对较轻的兽皮铁制混合铠甲,相对的减轻了马匹的负重力,增加了骑兵的机动性。
此点稍优于其他国家之骑兵,外加元朝骑兵一般配备三马一骑的马匹配制,在行军途中,甚至在战斗进行过程中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以接力的方式进行的,极大的增加了骑兵的机动性,使之能更快的恢复马匹的负重能力,此点加大了与其他国家战马的差距。
(4).军队的组成---简洁单一的组织体制,是蒙古军队的显著特征。这里着重的阐述下骑兵部队,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3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10000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代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10个班,每班10人。
在典型的蒙古军队中,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每个部队中的另外百分之六十为轻骑兵,他们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残敌以及跟踪追击。所有骑兵一般都是保证三马一骑的配置,一旦马匹全部死亡,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兵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射箭。由此可见当时的蒙古军队对侦察部队的高度重视。
(5).后勤维修以及保障---蒙古当局很重视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下大力量建立健全几乎遍布世界的驿站制度,主要是为军队后勤保障服务的。而由于蒙古民族的生活习性,以及军械消耗品大多就地征集,也相对的减少了长途运输,炒米,奶酪,风干牛羊就地征集,而这些事物均为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主食,并且能很快的补充维生素以及热量,而且因为体积小和轻便的缘故,携带也极为方便,使蒙古军队的机动性变得很强。而一般性的兽皮铁质铠甲中的兽皮,可以就地取材维修,也极为方便,后方只须运输重装骑兵的特别盔甲,以及前方无法制作的武器装备等,反观对方粮食,武器补给,维修都是极为庞大,势必造加重后勤运输以及征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