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潜伏大陆8年,惊动周总理,因说个成语而暴露(3)

2024-01-29 07:42     搜狐

郑蕴侠大惊失色,对3个老贩子说:“贪财要舍命,跑云南买卖做不得,我回四川去喽!”

之后,郑蕴侠一路躲躲藏藏,又回到川南重镇泸州,寻到一处僻静小栈房落脚。好在棉衣中还藏了两个金戒指,他去票号换了点钱,买了泸州特产:1000把梳子和许多干桂圆,仍扮成小生意人……

潜伏8年终归案

1950年底,川黔接壤的濯水小镇上,寻亲的外乡人刘正刚(郑蕴侠逃亡时的另一化名),逢人便焦急地打听:“我表姐叫廖忠玉,她男人叫姜玉清,还有个小女儿,请问他们住在镇上哪里?”

镇上居民纷纷说:“哎呀,廖忠玉两口子早回山东老家啦!”

刘正刚显得沮丧万分,可怜巴巴地蹲在街沿边,眼圈通红,讷讷道:“表姐、表姐夫啊,你们咋个说走就走了?我身无分文,叫我咋个办啊?”

濯水镇不到两百户人家,一个外乡人“投亲不遇”的消息马上传开。许多人围着刘正刚,纷纷出主意:“你不要太难过。表姐虽然走了,你既然有政府证明,就留在这里嘛。”

开小栈房的何大娘,更是热心:“兄弟,你在我铺子上住下来再说!”

这正是郑蕴侠策划的找所谓“表姐”的目的。在镇上居民叹息声中,他跟着何大娘去了何家……从这以后,他同何大爷介绍的一些贩子去濯水镇四周的场镇“赶溜溜场”,当小贩。

纪录片《迷徒》郑蕴侠扮演者

1951年后,全国各地“清匪反霸”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郑蕴侠怕得要命,常梦见自己被捕。未曾想当地农会为他定的成分是“贫民小贩”,还分了田地。他在贩货之余,还顺便修电筒、配钥匙、补破鞋。

在这“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贫瘠山乡,乡亲们大都打赤足、土布缠头,郑蕴侠也入乡随俗……几年过去,郑蕴侠肤色晒得和山民一般黑,就连生活习惯、走路姿势都和当地人无异。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憨厚老实的小货贩“刘正刚”,竟会是当年养尊处优、威风凛凛的国民党将军!

这个曾活跃在旧中国教育、军政、帮会、新闻等各界的高级特工,居然顺利历经土改、清匪、镇反等运动。1956年,他娶回个叫邵春兰的妻子,两口子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也是在这一年,全国开始搞对私改造合作化,由于郑蕴侠走南闯北见识多,被派到县里学习。学成回来后,郑便在濯水的合作食堂当会计,后来又被调到当地的公私合营商店。

事实上,这时濯水的不少居民,已经隐隐觉察到这位叫“刘正刚”的外来人非同一般。濯水街上的老居民付先生说,当时他的叔父也在食堂工作,“刘正刚”一直声称自己“初识字”,但教他打算盘,第一天还什么都不会,第二天就能把加减乘除打得十分顺畅。

直到1957年肃反开始前,郑蕴侠一直过着这样隐姓埋名的生活,直至有一天,一句“不翼而飞”的成语从其口中不慎露出,引起领导怀疑,上报了当地公安机关,被监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