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完不到24小时,普京新闻秘书发声,俄罗斯总理下周访华

2025-11-01 10:54  头条

俄罗斯官方发布消息,证实俄总理米舒斯京将于11月3日至4日访问中国,期间将得到中方领导人的接见,并且在杭州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

双方到时候讨论的议题包括物流互联互通、加强能源伙伴关系以及扩大高科技、农业领域合作等内容。

毫无疑问,这次会晤之后,中俄之间的合作必然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普京派心腹来中国的时间很有意思,就在中美元首釜山会谈结束之后的几天。

这个时间为何安排的如此紧凑?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每当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出现波动的时候,俄方都会派要员来中国沟通。

只不过这次的特殊性在于,它恰好发生在中美接触,以及美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的交叉点上。

咱们先看看时间上的三个巧合。

第一个巧合:中美釜山会谈刚结束。

双方在关税、稀土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据特朗普透露,他明年4月还要来中国一趟。

这也就意味着,中美关系有望缓和。

第二个巧合:美国突然释放重启美俄核军控谈判的信号,甚至提出将中国纳入谈判进程。

更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回应,他一改往日坚定支持中国立场的态度,称美方建议"具有建设性"。

第三个巧合:米舒斯京今年7月曾紧急视察俄中边境口岸,下令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所有口岸改造。当时看来是常规工作检查,如今看来更像是为此次访问铺路。

这三个巧合叠加在一起,让这次常规的总理会晤显得不再常规。

表面看,米舒斯京此行的议程很务实:物流互联互通、产业协作、边境口岸改造。

但深入分析,这些议题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俄罗斯如何在西方制裁持续收紧的背景下,确保对华合作通道的畅通。

今年前八个月,中俄贸易额增速已放缓至5.8%。

其中俄罗斯对华煤炭出口,在9月份同比下降18.1%。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合作瓶颈,总结起来就是物流通道不足、结算障碍、技术标准不统一。

米舒斯京7月站在边境口岸施工现场说过,他们必须确保在年底前,让这条通道的通行能力提升三倍。

因为他很清楚,这就是在为中俄战略合作铺设生命线。

所以这么一看就明白了,米舒斯京此行,大概率是为中俄合作"按加速键",进一步中俄关系的。

首先是战略层面的确认。

在中美接触、美俄试探的复杂局面下,俄罗斯需要明确,中国是否会在三角关系中保持战略定力?中美任何形式的靠拢,都会触动莫斯科最敏感的神经。

其次是具体项目的推进。

比如讨论多年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在欧盟市场持续萎缩的背景下,这条管道对俄罗斯能源出口东移具有战略意义。

但具体路线、价格、工期等关键问题,仍需最高层面的推动。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至关重要的议题:核军控。

普京对美方提议的"建设性"回应,是否意味着俄方立场有所调整?这些都需要双方高层直接沟通。

当然了,如果只将此次访问理解为俄罗斯的单方面需求,就忽略了中俄关系的本质。

对中国而言,与俄罗斯保持稳定协调的关系同样具有战略价值。

在西部方向,一个与中方合作的关系,意味着中亚地区的稳定与安全。在东海、南海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种战略后方的稳固显得尤为珍贵。

而且咱们在推进合作的时候,始终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平等互利,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第三方影响。

可能对俄罗斯来说,这才是最最需要的"定心丸"。

虽然中美会晤的结果比较积极,关系可能会有缓和,但这与中俄合作并不冲突。

中俄之间的默契,不需要高调宣言,只需要精准的行动时机和务实的合作议程。

或许,这正是新时代大国关系的精髓所在:在变动中寻找稳定,在竞争中保持合作,在自主中达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