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联合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全方位经济和金融制裁,试图通过切断俄罗斯在国际市场的资源,削弱其军事工业。
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俄罗斯的武器生产并未因此受挫,甚至在某些领域的产能超过了战前水平。
尤其是现代武器中关键的高精度电子元件和通信设备的持续供应,使俄罗斯得以在战场上继续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的疑问:在西方全面封锁之下,俄罗斯的这些关键物资究竟从何而来?
俄印秘密贸易渠道的建立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俄印之间的秘密贸易渠道中逐渐浮出水面。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印度成为了俄罗斯的"隐形支持者"。
为了缓解西方制裁的压力,俄罗斯通过与印度建立的一条秘密贸易渠道,获取军民两用的关键物资。
这些物资包括电子产品、生产设施等,对维持俄罗斯的军事竞争力至关重要。
根据泄露的俄罗斯政府文件显示,早在2022年10月,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向政府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计划斥资820亿卢比(约合10亿美元)从印度采购电子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包括常规的消费类电子产品,还涉及电信设备、服务器等军民两用的复杂设备。
这些物资对于俄罗斯在战时保持关键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在无人机、导弹等现代化武器中的通信与导航系统运作至关重要。
印度在电子制造领域的角色
虽然印度在全球电子制造领域的声誉远不如中国及西方国家,但凭借其庞大的市场潜力和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印度逐渐成为俄罗斯的理想合作伙伴。
俄印的合作不仅确保了俄罗斯在制裁下依旧能够获得关键的电子元件和设备,还帮助印度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经济效益。
通过这些合作,俄罗斯不仅能够维持其武器制造的产能,印度也成功提升了自己的电子制造能力。
在此过程中,印度利用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制造依赖的转变,抓住机会扩展了其电子制造的国际影响力,迅速成为俄罗斯在军事电子元件供应中的一个关键角色。
与此同时,俄印合作不仅限于电子产品,双方在能源领域的贸易也让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愈加重要。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的能源制裁,切断了俄罗斯原油和天然气在欧洲市场的销售渠道,导致其能源收入大幅下降。
为了应对此局面,俄罗斯不得不通过降价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买家。
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迅速抓住了这一机会,以极低的价格采购了大量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将一部分油气转售给了欧洲国家,获利颇丰。
数据显示,2023至2024财年,印俄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660亿美元,比俄乌冲突前的2021年增加了五倍。
这一巨大的贸易增长,主要得益于印度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与低价采购的结合。
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俄印之间的油气交易不能通过国际常规金融系统结算,双方不得不以卢比进行结算。这一交易模式导致俄罗斯积累了大量无法兑换成美元的卢比。
面对大量无处可用的卢比储备,俄罗斯不得不寻找出路。
最终,这些卢比被用来从印度购买各种军民两用技术产品。
无人机零部件、复杂电子设备乃至生产设施,都在俄印交易中涵盖在内。
这一策略不仅帮助俄罗斯消化了手头的卢比储备,也确保了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之下仍能获取到生产军事装备所需的关键材料。
这一举措无疑是一石二鸟的战略。
从军事角度看,俄罗斯通过与印度的合作,打破了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削弱其军事能力的企图;
从经济角度看,印度通过这些交易,获取了丰厚的利润,并提升了其技术制造能力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俄印合作的政治挑战与风险
尽管俄印合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与军事效益,但这种"秘密贸易"也给双方带来了不小的政治挑战。
2023年7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沃利·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曾警告印度的三大商业组织,任何与俄罗斯军事工业基地开展业务的外国金融机构都可能面临制裁。
这一警告显然给印度政府和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迫使他们在与俄罗斯的合作中更加谨慎。
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无疑为俄印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尤其是在印度试图在国际舞台上与美欧保持良好关系的背景下。
尽管面临来自美国的压力,印度并不可能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紧密合作。俄罗斯在能源和军事领域对印度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俄印之间的合作不仅仅体现在能源和电子产品的贸易上,双方还计划在印度建立生产工厂,共同开发和制造关键的军事和民用技术产品。
这种模式对俄罗斯而言,提供了一条相对稳定、安全的供应链,让积攒的卢比有了实质性用途。
对于印度来说,俄印合作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并使其能够通过与俄罗斯的技术合作,提高自身的产业链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了"双赢"。
在某种程度上,印度通过这次俄印合作,获得了极大的战略收益。
不仅通过廉价采购俄罗斯油气而获利,还通过出口军民两用产品获得了技术和经济回报。
同时,印度政府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在美俄之间成功周旋,既维持了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又在实际操作中维护了与俄罗斯的长期合作。
俄印合作的背后,也暗藏着中美俄三国关系的微妙变化。
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中国描绘成俄乌冲突中"援俄"的主要力量,甚至借此为制裁中国企业提供借口。
事实证明,真正为俄罗斯提供支持的并非中国,而是印度。
美国高官此前对中国的指责多集中在所谓"洗衣机或冰箱里的电子元件"交易,声称这些商品被俄罗斯用于军事目的。
随着俄印秘密贸易渠道的曝光,这些指责被证明是将脏水泼向中国,而实际上美国早已知晓印度通过类似方式为俄罗斯提供支持。
美国如此处理俄印关系,原因并不难猜测。
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通过制裁和施压中国,迫使其在俄乌冲突中对俄罗斯施加压力;
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不希望因印度的行为而影响美印关系,因此选择对印度的"暗中"援俄行动保持沉默。中国则在这场博弈中成为了"替罪羊"。
总的来说,印度通过与俄罗斯的合作,在俄乌冲突中实现了最大化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印度不仅通过大规模采购和转售俄罗斯能源获利,还通过出口军民两用技术产品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制造水平。
在美俄之间灵活平衡的印度,成功维持了自己的"中立"形象,并在两大强国之间谋求利益。
在这场全球博弈中,印度通过其灵活的外交手段,成为了俄乌冲突中的一股"中立"力量,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如何在大国博弈中寻求利益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