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看似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马科斯的"反华牌"成为了泡影:中美再怎么斗,也轮不到菲律宾来决定。
最近,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贸易关税问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对于亲赴白宫同特朗普会面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来说,结果却非常尴尬:好消息是,美国的关税是降了;可坏消息是,象征性地降了那么一丢丢。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在会面结束后,特朗普表示,美菲两国成功签署了一份贸易协议。虽然听上去很不错,可是具体来看,美国将对菲律宾商品征收的关税,从原来的20%降低到19%,而菲律宾则答应向美国开放市场,并实行零关税政策。
马科斯本人在离开白宫时不仅没有为此激动地发表任何声明,甚至美菲双方也没有发布任何联合声明。
从菲律宾的角度来看,马科斯这次访美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一份有利的贸易协议,能够让菲律宾的出口免受接踵而来的经济冲击。他希望凭借几十年来与美国建立的安全关系来争取关税豁免,以保护本国经济。然而,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后,所谓的"菲美贸易协议"不过是美国象征性地"让步"罢了。
(马科斯"夹带私货"被特朗普打脸)
在这场会面中,马科斯不仅仅是想谈贸易,他还有别的小算盘。例如,他明确表示:"菲律宾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但美国始终是我们最强大的伙伴,"言下之意就是,菲律宾将坚定不移地站在美国这一边去对抗中国。
然而,特朗普的回应却让马科斯吃了一惊。特朗普干脆地表示:"我不介意菲律宾与中国相处得很好,因为美方与中国相处得很好。"随后,他补充道:"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和中国打交道丝毫不会困扰我。"
这句话就像当众揭穿了马科斯精心策划的反华表演,让人一眼看穿美菲战略目标的不一致:马科斯试图用南海问题绑架贸易与安全利益,而特朗普只在乎"对等关税"下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分析人士认为,马科斯明显误判了特朗普的对华态度。他似乎忘记了,中美关系的发展,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特朗普一方面认为可以纵容菲律宾在南海挑衅,但另一方面,又不愿与中国彻底闹翻。
(特朗普依旧期待访华)
最近,特朗普还释放了想要访问中国的信号,并表态"期待与中国合作",这暗示着美国仍需与中国协调合作。不难看出,马科斯的"反华牌"不过是特朗普对华谈判的筹码,而非其最终目标。
尽管菲律宾19%的关税比一开始被特朗普吓唬的数字要低,但仍远高于特朗普上台之前的水平。这无疑打击了菲律宾电子零部件和农产品在对美出口市场中的竞争力,要知道,这些产品占了菲律宾对美出口的50%以上。与此同时,接受零关税政策意味着美国商品将进一步冲击菲律宾的本土制造业。菲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发出警告,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通胀和失业率双双飙升。
在内部政治方面,杜特尔特家族乘机猛攻,而莎拉·杜特尔特也为2028年的大选做好准备。而与此同时,马科斯家族内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莎拉·杜特尔特)
当印尼和越南通过务实外交在中美中间保持平衡时,菲律宾却因单方面投靠美国,而遭到其他盟友的抛弃。随着东盟峰会的临近,马科斯作为2026年轮值主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无疑正在快速下降。
这一次美国对待马科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展示了美国对所谓"盟友"的惯用手法。特朗普历来把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所谓的盟友,在他的眼里无非是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
当盟友的需求和美国的利益一致时,他们可能会得到一些甜头,无论是军事援助还是经济上的支持。但如果盟友的要求可能损害美国的利益,那么美国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比如,对欧盟加征关税毫不留情,对日韩也常常借驻军费施压,菲律宾真以为能靠紧抱美国的大腿换到实惠?
(马科斯误判了中美关系,也误判了菲律宾在美方心中的地位)
有人可能担心,如果马科斯把贸易问题和安全形势捆绑在一起,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同意达成一个全面协议?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特朗普政府处理国际事务时,通常是把经济和安全问题分割开来考虑的,甚至有时两者还会彼此产生矛盾。
经济上,美国追求的是贸易顺差、市场准入和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安全上,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布局和利益来决定是否介入。如果菲律宾真的提出这一类型的捆绑式协议,根本就是自己没事找事,美国肯定会认为这是在给自己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