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汪俊谈与孙俪合作《蛮好的人生》:和孙俪合作很开心(5)

2025-04-23 16:26  澎湃新闻

上海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和人物

澎湃新闻:你打造了多部沪产电视剧精品,孙俪在《蛮好的人生》贡献了她多年来"含沪量"最高的一次影视剧演出。这次《蛮好的人生》全程在上海拍摄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汪俊:我觉得上海对于所有的创作者来说,它就像一个宝藏,它是有开掘不完的题材、故事和人物,它真的非常丰富。上海很独特,这座城市既有历史沉淀,又活力满满。无论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它对所有的创作者来说就像一块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好多戏都在上海拍的,我现在筹备的下部戏可能也在上海,因为它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很多的素材和人物可以挖掘。

而且从造型上来讲,上海这座城市怎么拍画面都非常好看,它整体的城市风貌非常有特点,既时尚又古典。从视觉上来讲,上海是一个非常好拍的城市,这次《蛮好的人生》取的很多景都拍得让我很舒心,我相信所有的导演都特别喜欢拍摄上海。

再一个,上海又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蛮好的人生》是一个说保险行业的故事,和上海的商业气质是吻合的。

《蛮好的人生》中的上海景象

澎湃新闻:这次也是使用了很多上海方言来塑造角色,有着怎样的考虑?

汪俊:关于方言的问题,之前我跟孙俪都精心地设计过。因为方言有一点好,它能够拉近观众和胡曼黎之间的距离,有时候方言的表达要比普通话更生动。

比方说我们戏里边有一句叫"拆白党"。当时我们在打字幕的时候就找不到相应的普通话的翻译,我们只能把它说成是"骗子"。但真正上海话的"拆白党",有着非常具体的意思,它不是指简单的骗子,主要是形容以色相来骗取利益的男性。

所以有时候用上海话、用方言对人物塑造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也进行了很具体的设置,比如胡曼黎对谁用上海话,什么时候用普通话。她有时候说上海话,是因为她这个客户是老上海,这样的话,能充分拉近和她客户之间的关系。还有她在发怒的时候,会本能地冒出上海话,因为上海话是她的母语。这样人物的心态也好,情绪表达的准确度也好,方言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方言的设置真是出于对人物塑造的考虑。

澎湃新闻:你认为都市剧的创作核心是什么?该类型在当下市场环境中面临哪些挑战?

汪俊:都市剧,包括职场剧,我觉得遇到瓶颈是几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了。我拍都市剧比较多,像《小别离》《小欢喜》《小敏家》都是都市剧,也包括《玫瑰的故事》。

创作都市剧非常难,有时候很茫然,不知道写什么,因为所有的社会话题几乎都说得差不多了。无非就是婚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然后高考,子女教育,养老问题,无非就是这些话题。这些话题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出现很多年,所以我蛮头疼的就是,看到现在市场上很多剧本都有点儿大同小异,老绕不出去那些套路,很难找到新鲜的点,找到没被做过的人物关系了。都市剧里所有的人都是你身边周围的人,你骗不了观众,你稍微有一点悬浮,观众马上就会觉得你这个瞎编。

所以我们要把都市剧拍得非常真诚,所有的人物也好,事件也好,让它有呼吸感和真实感,让所有观众觉得这就是发生在我们邻里之间的事情。要做到这点,得赋予故事大量的生活细节。但细节和情感是编不出来的,它得是主创的亲身经历才会生动。所以也有人说都市剧是我的舒适区,但对我来说这如坐针毡,真的不是舒适区,因为越来越难做了。可能都市剧要走下去,会有很艰难的跋涉,因为这个路可能会越来越窄。

我这次接《蛮好的人生》,也是因为它有一个领域是我没有涉猎过的,就是保险行业。但它算是一个半职场剧,它也有家庭的部分。家庭和职场是互补的,人物要有成长,如果没有家庭给她做一个后盾和成长的土壤,很多东西就显得不真实了。

最早在开拍前,孙俪就问我,怎么去定义《蛮好的人生》?这是一个职场剧还是生活剧?我说不要定义,因为职场就有职场的局限,家庭有家庭的局限,我觉得两者的融合,可能就是"蛮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