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特朗普这次的突然发难,是因为中方近期的几个反制措施戳中了美国的要害。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口气发了6条公告,把稀土出口管制升级到了新高度,而且不止是管制稀土本身,就连采矿、加工、磁体制造的技术等都被纳入了这次的管控范围。一天之后,也就是10月10日,中国交通运输部也出手了,宣布从10月14日开始,对美国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中方这么做,其实也是对美国的对等反制,因为美国本来就计划要在14号的时候,实施对华船舶港务费。
不仅如此,当天美国还把14家美企列入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些企业中有跟台当局搞军事合作的,也有帮着美国打压中企的,中方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面对这一连串的反制,特朗普先是懵了,后来弄清之后显然是坐不住了。
特朗普称"我很难相信中国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然后又发出威胁,说要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4月份那一波升级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美国先出手,对中国加征104%的关税,中方反制对美国加征84%的税。数据显示,当时关税生效之后,美国CPI的商品进口价格指数环比涨了2.3%,电子产品直接飙到了4.1%,更加剧了美国的通胀压力。
美国很多企业都被迫涨价,甚至很多小公司因为成本迅速上涨,经营不下去倒闭了。最后还是特朗普服软,跟中方达成休战协议,才把税率降到30%。
这才过了半年,特朗普就忘了半年前的狼狈了?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特朗普这个100%关税的威胁刚一出来,中国没着急,美国市场就先慌了。
10月10日当天,道指跌了1.90%,标普500指数跌2.71%,纳指跌幅更是高达3.56%。科技股更是惨不忍睹,英特尔、微软等七大科技巨头,一天就蒸发了5.5万亿元市值。
美国舆论是吵翻了天,很多人都在批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更有人担心这么做会让中美真的"脱钩"。
说到底,特朗普之所以还敢在半年之后重新威胁对华下手,还是因为对中方的误判,事实上,从4月份中方第一次推出"对等关税"开始,就没有在核心利益上让过步。
美国问题专家分析的挺对,说中方这不是主动挑事,是构筑积极防御。美方不肯让步,还一直伤害中方利益,反制既是对美国的警告,也是在守住自己的底线。
全球化的今天,中美经济的互补性就摆在那,事实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特朗普一次又一次地拿起关税大棒,不仅不会迫使中方让步,还会让自己陷入更狼狈的境地。
难道半年前的教训还不够吗?现在中美战略态势早就变了,中方从被动接招变成主动防御,美国想靠霸权压人,已经行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