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果断对美国的调停请求说了"不"。
特朗普曾在印巴局势上"自吹自擂",宣称正是美国的彻夜斡旋,才让印巴达成了停火协议,甚至信心满满地提出要在印巴之间调停克什米尔问题。要知道,克什米尔问题堪称印巴关系的"火药桶",前三次印巴战争两次都因它爆发,此次冲突也差点引发第四次战争。从常理来看,第三方调停谈判确实比战争更能避免生灵涂炭,似乎是好事一桩。然而,印度却并不领情。
印度媒体迅速做出反应,明确表示印度不希望任何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进行调停,特朗普首当其冲。这背后其实有着印度自己的深层次考量。其一,印度一直坚决反对克什米尔国际化,坚称克什米尔完全属于自己的领土,调停意味着问题的国际化,这显然与印度的主张背道而驰。其二,印度在印巴关系中处于强势一方,国际调停往往会更倾向于保障弱势一方权益,这对印度而言自然不利。其三,印度自信凭借自身实力,在与巴基斯坦的直接对话中能争取到更大利益。
实际上,此次印巴停火协议的达成过程也颇为微妙。印度外交秘书透露,10日下午,巴基斯坦军事行动总负责人直接与印度方面负责人通电话,在当地时间17:00(北京时间19:30)双方达成一致,停止地面、空中和海上的一切射击行为,并约定5月12日再次会谈。在整个过程中,印度始终保持沉默,美国虽宣称是自己的斡旋功劳,印度却不买账,反而在停火过程描述中淡化美国作用,强调这是印巴"直接"沟通的结果,甚至是巴基斯坦主动致电来达成共识。这与美国的高调宣扬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海外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也调侃特朗普,认为他的自吹自擂与印度的态度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