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压力让特朗普变得更加冷静,在日前的记者访问中,特朗普不但主动透露自己计划明年访华的行程,还是就台湾问题作出一些"降温"表态。
对于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问题,特朗普说:"我们和中国关系很好,中国不会那么做,我认为在台湾和其他问题上,我们会相处得很好。"
对于特朗普的涉台言论,外交部也作出了回应: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与其说特朗普的这番表态是"降温",不如说特朗普准备卖"台独势力"了。原因很简单,现在美国国内一堆烂摊子:因美政府停摆,近700万人上街示威;大豆农的货物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华尔街的大企业们联名抗议对华出口管制,连牛肉养殖户都因为阿根廷进口的事儿闹翻天了。
这些压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逼得特朗普不得不重新调整策略。台湾问题对他来说,就像是一张可以随时打出的牌,但现在他更想用这张牌来换点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中国在稀土、芬太尼或者大豆上的让步。
但别以为特朗普是真的"放弃"台湾牌了。这更像是一种"战术回旋",暂时把台湾问题放一放,避免在敏感时刻激怒中国,坏了他的大事。
从最近几个月美国的反应也能看出这一点,台当局想借"过境"之名溜进美国,结果被特朗普直接拒之门外,五角大楼和台当局的会谈,规格一降再降,从华盛顿挪到了阿拉斯加。这些动作都是在给台当局"泼冷水",提醒他们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现在稳住台湾问题,就能为贸易谈判铺路;等协议谈成了,说不定哪天他又会把台湾牌重新捡起来。
可即便如此,赖清德也慌死了。一方面他在岛内吹了几年"美台关系重大突破",现在美国突然不热情了,特朗普甚至打算将"台独势力"卖了。
另一方面,岛内民调显示,赖清德的支持率已跌至34.9%,创下任期新低,更有超过六成的民众认为"美国靠不住"。这种情况下,赖清德为了2028年岛内大选,绝对会铤而走险,赌一把大的。
但他能怎么赌?笔者看到有分析认为,赖清德被逼急了可能会发起戒严,但笔者觉得可能性极小,因为根据《反分裂国家法》:台湾若发生"分裂重大事变",解放军必出手。赖清德没那个胆子当统一"导火索"。他的铤而走险,更可能玩阴的,我总结为三招"烂棋":
第一招:苦肉计自残,复制"陈水扁枪击案"。这是最可能的一招。2028年大选前,赖清德团队很可能导演一场"意外",比如游行中的假袭击、公开场合的"遇险",然后嫁祸给大陆或岛内政敌,激发绿营同情票。
历史早有模板:2004年陈水扁靠两颗子弹逆转选情,赖清德这种水平差却狠辣的人,绝对干得出来。但风险极大,一旦穿帮,不仅选票崩盘,还可能触发大陆反制。
第二招:构陷对手,重演"柯文哲被捕"戏码。如果蓝白阵营在2028年合作,赖清德大概率会瞄准副手人选下手。比如,捏造"受贿""亲陆"等罪名,用司法手段搞臭对手。
这招在岛内政治中屡见不鲜,但赖清德操作起来会更露骨,不过,岛内民众早看腻了这种烂戏,反弹可能更大。
第三招:挑衅红线,试探大陆底线。比如,悄悄推动"法理台独"小动作,或在国际场合炒作"台湾地位"。
但赖清德不傻,他知道真踩红线就是灭顶之灾,所以更可能玩"擦边球"。比如,邀请美国政客访台时低调处理,或者用"文化交流"包装政治意图。可问题是,特朗普现在不想接茬,赖清德唱独角戏,只会显得更可笑。
这三招,招招都可能弄巧成拙。赖清德若硬要闹,反而会加速民众觉醒。
特朗普的战术回旋与赖清德的潜在疯狂,恰恰给了中国破解台海困局的机会。中方早已筑起两道防火墙:
其一是军事威慑的"钝刀割肉"。东部战区近年来演练的夺岛作战、封锁控制等课目,完全针对"台独势力"突发事变。
若赖清德触发《反分裂国家法》红线,解放军无需大规模登陆,仅通过封控海峡、切断能源通道即可让岛内陷入瘫痪。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既能避免国际舆论反弹,又能精准打击"台独"生存基础。
其二是经济与法律的双重绞杀。大陆可扩大ECFA中止范围,对岛内关键产业如半导体、农业实施精准制裁。同时加速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吸引台商与人才西进,掏空赖清德的经济资本。
同时,大陆持续更新"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对涉案人员及其金主全球追责。近期已有多家台企因担心制裁,主动切割与绿营关系。
其三,台湾问题在中国手里,从来不是筹码,而是核心利益。特朗普若真想拿台湾做交易,中国完全可以"反将一军",在谈判中直接要求美国修改对台政策。
所以,别被特朗普的"软话"忽悠了。这只是一次战术暂停,美国从未放弃台湾牌。
但无论赖清德如何疯狂、特朗普如何算计,台海军事、经济、外交主导权始终掌握在中国大陆手中。历史终将证明,"铤而走险"不过是"台独"末路上的徒劳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