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介绍,常年华北雨季于7月18日开始,8月17日结束,时长为一个月,这一时段是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降水最集中的时段,平均降雨量为136.6毫米。今年华北雨季于7月5日开始,较常年偏早了1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早年份,属于异常偏早。"进入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异常偏早,是华北雨季开始偏早的直接原因。"陈涛强调。
另外,台风"竹节草"对本次北方地区强降雨也有影响。"台风'竹节草'的'复活',对华东地区影响较大。"王海平表示,受其影响,未来3天黄海南部到东海大部分地区将出现7级至8级大风,阵风9级至10级。
值得注意的是,台风"竹节草"虽主要影响华东地区,但其与北方暴雨也存在着间接联系。陈涛介绍,台风活动会改变大气环流格局,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暖湿气流向北方地区的输送,对北方暴雨的强度和分布产生一定作用。
数据分析:最大降水量543.4毫米是什么概念?
据央视新闻,截至28日24时,北京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最大降水量543.4毫米,到底是什么概念?
27日,怀柔区椴树岭村安置点,村民在吃午饭。新京报
29日,上游新闻记者查看中国气象局官网发现,从空中降下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现象"。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到水平面上,假定无渗漏,不流失,也不蒸发,累积起来的水的深度,称为降水量(以毫米为计算单位)。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北京本次暴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最大降水量达到了543.4毫米,已经是"特大暴雨"标准的两倍多。
受灾情况:多条道路受损,136个村电力中断
据北京日报,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受灾地区道路损毁31处,涉及兴阳线、西火路等16条线路仍未修通;136个村电力中断,通信设施共损毁光缆62条、基站退服1825个。目前,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转移人员数量最多的三个区为密云、怀柔和房山。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怀柔区15个乡镇转移10464人,房山区21个乡镇转移9904人。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