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新西兰5个国家的海军,共同在巴士海峡以东的菲律宾海启动了代号为"年度联合2025"(ANNUALEX 2025)的多国大军演。
这场演习的地点选在中国海军进出第一岛链关键通道巴士海峡以东,演练科目直指海上联合封控与反潜作战,其针对性不言而喻。

有意思的是,去年这场演习的绝对核心还是美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日本舰艇只负责反潜警戒;
今年却完全倒了过来,"加贺"号成了编队指挥中枢,美军舰艇反倒退居护卫角色,这种角色互换绝非简单轮换,背后是美日军事合作模式的深度调整。

从报道披露的参演清单来看,这次演习的兵力配置耐人寻味。日方以"加贺"号为核心,这艘原本定位为"直升机航母"的舰艇,经过多年改装已脱胎换骨。
其飞行甲板敷设了能承受F-35B高温灼烧的特殊涂层,舰岛加装新型相控阵雷达和一体化指挥系统,舰载机调度效率提升40%以上,理论上已具备正规航母的作战能力。

但现实短板同样明显,日本目前仅接装3架F-35B战机,远未达到"加贺"号28架的满编标准。
于是美军直接将自己的F-35B编入"加贺"号临时舰载机编队,这种"美机日舰"的协同模式,既帮日本掩盖了装备缺口,更实质性推进了美日"航母作战体系"的深度绑定。

其他参演国家的角色更像是"站台助威"。澳大利亚派出"霍巴特"级驱逐舰,加拿大出动"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法国和新西兰则只派了巡逻机象征性参与。
这些国家的舰艇吨位和作战能力与美日主力舰存在明显差距,演习中主要承担外围警戒任务,说白了就是来"凑数"的,但其参与本身释放了支持美日亚太战略的政治信号。

真正的核心动作,还是美日之间的战术协同,美军不仅提供舰载机支持,还出动"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舒普"号、"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罗伯特·斯莫尔斯"号为"加贺"号护航,甚至派出P-8A反潜机和攻击型核潜艇配合演练。
这种"大哥给小弟撑场面"的架势,在以往的美日联合演习中并不常见。
美军甘愿当"陪练"的背后,是其亚太战略的现实考量。随着中国海军实力快速提升,仅去年一年,解放军航母编队就多次穿越第一岛链开展远海训练,055型万吨驱逐舰更是实现常态化战备巡航。

美军要维持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单靠自身兵力已显吃力--目前美国海军在亚太地区长期部署的航母只有1-2艘,既要应对南海局势,又要兼顾朝鲜半岛,资源调配早已捉襟见肘。
让日本海自承担更多"前线指挥"角色,既能减轻美军压力,又能通过"以日制华"消耗中国精力,这种"借船出海"的算盘打得相当精明。

而日本方面也急于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军事地位。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限制,从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到将防卫预算提升至GDP的2%,再到推进航母化改造,一步步朝着"正常国家"的军事目标迈进。
这次主导多国军演,对日本而言是一次重要的"实战检验",通过指挥美军舰艇和多国部队,既能积累航母作战经验,又能强化与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为今后在亚太地区发挥更大军事作用铺路。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小,3架F-35B战机连基本的日常训练都难以保障,演习中大部分舰载机起降任务仍由美军飞行员完成,所谓"日本主导"更像是美军让渡的有限指挥权,本质上还是依附于美国的军事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日联军在菲律宾海"秀肌肉"的同时,中国与马来西亚正在马六甲海峡开展"和平友谊-2025"联合军演。
10月19日的演练中,中马舰艇组成混合编队,成功完成联合搜救、垂直补给和护航行动,井冈山舰上的搜救直升机与马方舰艇密切配合,仅用12分钟就完成了"落水人员"救援。

两场演习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针对性极强的军事威慑,一边是聚焦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一边是军事同盟的排他性聚合,一边是开放包容的互利协作。
这种差异恰恰反映了中国与某些国家在海洋安全理念上的根本不同--中国始终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而美日主导的军事演习则带着明显的集团对抗色彩。
事实上,美日这种"角色互换"的军事合作模式存在天然的结构性矛盾。美军既想让日本承担更多责任,又不愿完全放开指挥权;日本既想借助美国提升军事能力,又试图摆脱"附庸"地位。

这次演习中,美日虽然实现了舰载机跨舰起降,但双方的通信数据链尚未完全兼容,F-35B在"加贺"号上的出动效率仅为美军"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60%。
更关键的是,这种依赖外部力量的军事扩张,正在让日本陷入更复杂的安全困境:强化与美国的军事绑定,不仅会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也会使日本成为大国博弈的前沿阵地,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中国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绝不会因这类演习而动摇。近年来,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航母编队体系作战能力不断提升,055型驱逐舰、新型核潜艇等装备陆续形成战斗力,岸基反舰导弹、远程预警系统构建起立体防御网络。
解放军在巴士海峡附近的常态化战备巡逻,早已实现对相关海域的有效管控。美日及其盟友即便在周边海域频繁军演,也改变不了中国综合实力持续上升的大趋势,更阻挡不了中国走向深蓝的步伐。
说到底,日本想靠几艘改装航母和美国的"撑腰"就扛起"对抗大旗",显然是打错了算盘。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靠的不是军事同盟的威慑,而是各国的共同努力。

美日若继续沉迷于"秀肌肉"的游戏,只会加剧地区国家的担忧和警惕,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始终坚信,实力是维护和平的基础,合作是实现共赢的途径,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应对任何挑战。










